看完這部分,我發現下面幾點特別有意思:
1.宏觀上的事我們只能去承受,想要去改變也只能在微觀上著手。比如資本寒冬資本荒,中國經濟放緩,那些根本就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東西。
所以你不要說我的生意不好,是因為中國經濟不好,你沒有看到,那些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人現在依舊有一大把,他們怎么沒有被中國經濟所影響呢?就比如小馬過河的故事,你能輕信老牛的言論然后行動嗎?
2.一個事實不同的人思考的深度和角度,會有巨大差異。
比如很多人都看到中國的消費升級,但是這不意味著,一定是要提供給人們最好質量的產品,你還要深入考慮到,用戶其實最在意的是體驗,他也更愿意為你的一段故事,或者一個精神買單,只要你能打動他。所以有一個社群理論是這樣說的,只要你有1000個粉絲,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3.現在用戶交付給你的最重要的東西,不再是錢,而是時間。
如果你不能把用戶交付給你的那段時間弄得美好,那么用戶下次絕對不會再選擇你。何況現在這個社會這么繁華,可供他這些時間投資的地方多了去了。也正是因為這么繁華,所以人們的時間,不再可能完整地交付給一件事上,而是會被分成很多個小塊,也更在意時間利用的價值這件事上。
所以未來的戰場是時間的戰場,如果你能為用戶節省時間,或者你能為用戶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弄的美好。那么你就是最后的贏家。
4.現在有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一個是,資本荒,資本家兜著大量的錢就找不到好的項目。另一個是,資本寒冬,所謂的創業者拿著項目卻融不到錢。
這中間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在真正的創業者那里,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務需解決的問題,另一個是正在嘗試的方法。張瑞敏說得好,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他可以和一架飛機同時墜下懸崖,在過程中他卻能把它修好,在開往另一個目的地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