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的磨蹭,無論我們如何催促,孩子都沒法快起來,被折磨的幾乎崩潰時,還容易對孩子進行責罵甚至動手。很多家長總是會問:
我們的孩子這么慢,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呢?
非常能理解各位媽媽的心情,大家都急于解決孩子的問題。但是在這之前,要請媽媽們審視一下自己,以下2個情況有沒有做好。
1、是否了解孩子先天的脾氣秉性
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按照我們自己的設想和預期去要求孩子。會忽略孩子本身的許多特質,而沒有認識到這些特質是沒有好壞的。
“好”“壞”是在于我們教育孩子成長的方式上,和我們如何打開孩子特質的方法上。
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不容易安靜下來,活潑好動,行動敏捷;
有的孩子比較文靜靦腆,心思細膩,不好動,行動緩慢。
這些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特點,各有不同,卻沒有好壞之分。
如果說接受能力強是孩子表現出來受人歡迎的一面,那調皮搗蛋就是他們表現出來不受人歡迎的另一面。
如果說心思細膩是內向孩子表現出來受人贊賞的一面,那反應相對比較緩慢可能是他們表現出來不太令人贊賞的另一面。
家長朋友會問:不受歡迎的行為不是需要糾正嘛?不糾正那不是放縱嘛?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沒有辦法只拒絕不想要的,而同時不丟棄想要的。
比如說,你選擇拒絕孩子的調皮,會阻礙他接受能力強的一面;你不能接受孩子的木納遲緩,那他的寬容豁達你也留不下;我們麻痹了所有的壞感受和情感,歡樂、感恩和幸福也就同時離開了。
就好像失戀了,越是想要忘記卻越是忘不了,可以去逃避痛苦感受卻也快樂不起來。被拒絕的情緒體驗帶不來平和與快樂,被強行改造的孩子也難有獨立的思想和心靈。每個孩子有自己成長的規律和節奏,我們成人非要孩子迅速干練,認為快才是好的,非要按照我們自己的認識和標準,這只會揠苗助長。
2、孩子磨蹭行為背后有深層原因
有個媽媽跟我們分享的故事非常典型。她的兒子叫多多,上三年級,本來學習不錯,很聽話。
聽話變成拖沓,學習成績下降
新學期剛開始,煩心事就來了。老師說,孩子在上課時常常提不起精神,表現很不積極,對待老師布置的各種任務也是拖拖拉拉的,學習成績有比較大的退步。
媽媽聽后急壞了,當天回到家就把兒子訓了一頓。當時兒子在她面前非常順從,也沒有抗拒。媽媽看兒子態度不錯,也就沒有繼續追究下去,以為可能就是孩子剛開學心還沒收回來,過一陣就會好的。
可過了二個多星期,老師說他兒子的情況沒有任何改善,而且孩子在家里做作業也是越拖越晚,一直要拖到外婆催他睡覺還不能完成。
母親巧施妙計,孩子吐露心聲
這時媽媽才意識到孩子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問題,于是特地在周末帶孩子出去吃他最喜歡的披薩,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孩子向她吐露了心聲。
原來,孩子的爸爸在機關工作,近來單位的許多同事都在讓孩子學奧數,爸爸看著其他家長都熱情高漲的樣子,自己心里也不禁著急起來,所以從這學期一開始就給孩子布置了許多奧數的課外作業。突如其來的奧數作業讓多多一下就傻了眼,雖然他對數學挺感興趣,平時成績也不錯,但是奧數的每一道題都需要花費他大量的時間和腦力,有的時候還不一定能夠做對。
爸爸要求很高,每天都讓他做大量的奧數題,多多只要一看到爸爸嚴厲的眼神就把原本想要說的話又咽了回去,幼小的心靈在一次次的挫敗和如山的題海面前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慢慢的,他發現拖著,等到最后,外婆看時間不早,會催著他去睡覺,他就可以解脫。于是,磨蹭和拖延就變成他和爸爸抗爭的最有力武器。
孩子還小,有時候沒辦法像成人一樣表達自己的意愿。家長在按照自己的認識和預期來要求我們的孩子,會忽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感受。如果我們只看到孩子磨蹭的表面現象,只想盡快解決,就會病急亂投醫。方法用盡,絲毫不見起色,自己和孩子都是心力交瘁。
最后,想告訴各位家長的是:每個孩子自己的先天秉性,都是與眾不同的特點,只看如何教育和培養他們。天性本無好壞,理解先于指責,尊重孩子天性,方能做一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