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年3:《當我遇見一個人》|愛,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當我遇見一個人

昨天收到這本書,書的裝訂讓每一頁都可以平攤開,紙質厚手感很好。昨晚睡前看了30頁,今早又看了30頁。幾乎每頁紙都有我用熒光筆標注的重點。

我找不出什么好的形容詞來形容我遇到這本書的欣喜。我只想說,寫的太好了寫的太好了!

我的女兒已經32個月了,從懷孕到現(xiàn)在,我都很少看育兒類的書籍,也不看小孩營養(yǎng),早教的書。我之前就一直堅信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生長,就可以了。

而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無知。即使是我所謂的順其自然,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我還是不可避免的對孩子投射了我自己內在的想法,我自己的規(guī)則和限制。

所以,我不再選擇無知的順其自然,而是有知的順其自然。


觀念巨變1:從限制孩子看電視吃糖,到不限制。

我的一位朋友極度焦慮自己的孩子會近視,他花費了很多精力看管孩子,在每天“吃糖等于近視,看電視等于近視”的負面催眠下,他的孩子果然高度近視。

我在日常生活里,就特別的擔心孩子會近視或者牙齒不好。每當她看電視,我就對她說“看電視眼睛要近視的”,每當她吃糖,我就對她說“吃糖對牙齒不好”。我以為這是在提醒她少看電視,少吃糖,是在保護她,其實這種限制,反而會增加她看電視和吃糖的次數(shù)。

越限制什么,越想要得到什么。

如果你不限制了,她看夠了,吃夠了,自然不會再看再吃。沒有人會讓自己難受還繼續(xù)做某些事。

有人擔心這樣做會不會成癮?如果真的看電視成癮,那也只能說明父母給孩子營造的現(xiàn)實生活太無聊了,孩子只能去虛擬世界尋求滿足感。要反思的是,父母。

徹底放棄對孩子的限制。你愛吃啥吃啥,想吃多少吃多少。

孩子沒了限制,反而懂得自己做選擇。只挑選自己喜歡的看和吃。如果你限制,她就會饑不擇食,什么都看什么都吃。

當孩子得到了滿足,她就不會再那么想要了。糖果吃夠了,自然會去選擇好吃的水果。


觀念巨變2: 從給孩子喂飽,轉變?yōu)楹⒆幼约涸敢獬远嗌俪远嗌?/b>

對精神生命最好的扼殺就是否認孩子的真實感受,用自己的判斷替孩子做選擇,中國家長,尤其是老人,經常強行給孩子喂飯,這是讓孩子和食物建立起終生惡劣關系的好方法,如果一個人連吃什么吃多少都是別人比自己更清楚,這是多深的悲哀呀。

之前我媽媽擔心孩子吃不飽,總給孩子喂飯,吃到我媽媽認為她飽了為止。

我是沒有任何阻止的,因為我無知啊。

現(xiàn)在我知道了,吃多少飯這件事,還是讓孩子自己決定吧。不再強制她吃多少飯了。

如果她這一頓沒吃多少,也許是她不愛吃這些菜。如果她沒一會就餓了,再給她及時滿足,弄著吃的。


觀念巨變3:從擔心溺愛孩子,到給她充足的愛

以前擔心溺愛孩子。現(xiàn)在知道所謂溺愛是家長滿足自己“內在缺愛的小孩”,并將之投射給孩子。

對于孩子,你給予她的真愛再多也不會多。記住,對孩子,你只要全然的愛她,允許她,接納她,尊重她,讓她按照自己的內在節(jié)律去成長,這就是給她自由和安全感。


能量樹

2017.1.2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