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見文章了,道歉全文也看了兩三遍,除了最后那句“愿日后不再負人”,頗具內涵之外,其他內容完全可以六個字概括,“對不起,我錯了”。我不清楚為何那么多人評論轉發,或點贊。隨后一整天,各式各樣的評論,有嘲諷貶低叫罵文章姚笛,有同情可憐馬伊琍,也有唏噓愛情,充斥在微博,朋友圈。總而言之,看起來大多數人有了共鳴。
我不否認那句“貴圈真亂”所展現出娛樂圈無法比擬的“娛樂”特性,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南都娛樂周刊的所作所為——跟蹤偷拍文章姚笛長達八個月——有侵犯文章姚笛的隱私權之嫌?作為聚焦點的文章,馬伊琍以及姚笛,擺脫了熒幕的限制,回歸現實,演了這么一出老少皆宜的“戲”,不知是何感受。真的就一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那么簡單?恐怕未必。
方才,網易新聞貼出了據傳是馬伊琍爸爸所寫的微博,稱求南都娛樂周刊能否放過他們。其中提到,他的外孫女(也就是文章的女兒)在飯桌前,問她的媽媽(馬伊琍),是不是電視上講到的一樣,和爸爸離婚了。看到這里,我不知道事情繼續發展下去,這個孩子的人生會有多大的心理陰影,這個家庭會承受多少來自社會各式各樣的輿論。
有人會想當然的說,這完全是文章咎由自取啊。但看看南都娛樂周刊上所刊登的偷拍,文章姚笛無一不是“全副武裝”,口罩,墨鏡,帽子,遮得嚴嚴實實,所以,現今的狀況是文章所想要的結果?
法律沒有明文條例規定婚姻等于愛情,如果規定了,豈不是又重回萬惡的封建社會了么。況且我覺得愛情從來沒有保質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相愛一天,便是多賺了一天。因此,對一個人來說,對另一個人有沒有愛的感覺,是個人私事,也是完全自由的,根本不需要拿到臺面上說事。可是媒體的一則新聞,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差不多把整個社會輿論都引爆了,甚至蓋過了馬航事件。
十幾年前,王小波說,“我正在出一本雜文集,名為《沉默的大多數》。大致意思是說:自從我成人以來,所見到的一切全是顛倒著的。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里有我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以前說過的一切和我們都無關系——總而言之,是個一刀兩斷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要有自由派,就從我輩開始。”
十幾年后,他的愿望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互聯網高速發展造就的這個信息時代,給了我們言論的無限開火權,可以肆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可看似各種論壇很多人跟帖留言,微博轉發評論不斷,也許起初有一些想法,但最后還是漸漸淪為一個看客,只懂得贊同不贊同,或只是加些簡單的想法,徹底把自己埋沒在大眾的輿論之中,隨波逐流,我們還是那個沉默的大多數。
最后依舊保持沉默,引用《沉默的大多數》里的一句話,“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