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1.

素質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在《精神的雕像》一書中,在當時艱苦的戰爭時期,聯大人教室的簡陋,宿舍的陰暗,圖書館的擁擠,下雨天紅泥巴路的泥濘,飯食的粗劣,都沒動搖聯大人求知的欲望,報國的志向。為了和貧困,饑餓作斗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學業。他們居無定所,貧寒交加,饑寒交迫,這些大師們無論住的是牛圈還是茅屋,無論吃的是半飽還是半饑,無論穿的是破衣還是爛鞋,他們始終在創造著知識的奇跡。在西南聯大8年當中,培養的優秀、尖端的人才比中央大學20年培養的還多。先后在這里任教的專家教授有300余人。

李鎮西所說“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應該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這樣的人才,當然具有實事求是,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成為新時代的主人和人民的公仆。這樣的人才,當然具有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和民主作風,如果缺乏這種時代精神和新的品質,沒有理想,沒有記律,沒有奮發的精神狀態,不管有多少知識,也不能算新時代需要的人才?!?/p>

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學生通過生機勃勃的集體生活,切身體驗到了成長營樂趣,發展的樂趣,創造的樂趣,他們擁有了自己充實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我們教師通過學生的幸福體會到自己的幸福,通過班級的創意,建設和發展體會到了教育科研的意義和教育藝術的魅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