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摘自某某百科
? ? ? ? 稍對東漢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東漢的開國皇帝是光武帝劉秀。今天,果凍要講的人或許不如光武帝劉秀有名,但如果不是他早亡,東漢江山可能就是他的了。
? ? ? ?劉縯(yan),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性剛毅,慷慨有大節。”“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劉縯不愛治產業,喜歡結交俠士豪杰。這點和漢高祖劉邦很像。而他的弟弟劉秀則性格相反,劉秀勤于農事,老實巴交。
? ? ? ? “莽末,盜賊群起,南方尤甚。”劉縯召集了地方豪紳打算起兵,光復漢高祖的基業。于是決定在舂陵,劉秀與李通等在宛城,鄧晨在新野,同時舉義。劉縯于十月合子弟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舉義反莽,自稱柱天都部,即自喻為擎天之柱。但由于軍隊新創實力弱小,劉縯決定先投靠綠林軍,以待更好的時機。
? ? ? ? 為攻宛城,劉縯的軍隊在小長安(今河南鄧縣境)遭遇王莽的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的軍隊。劉縯軍大敗,軍隊退回南陽。甄阜、梁丘賜取得了大勝,決心乘勝追擊。他們率兵南渡黃淳水,要同義軍決一死戰。新市、平林兩軍新敗之后,見甄阜、梁丘賜軍窮追不舍,且其實力又遠勝義軍,打算迅速南逃。劉縯十分擔憂。此時,下江軍隊及時趕到,劉縯“乃往為說合從之勢,下江從之。”合擊大破甄阜、梁丘賜軍。
? ? ? ? 自打擊敗了甄阜、梁丘賜的軍隊,綠林軍日益壯大,綠林軍各首領打算推選一位漢室宗親作為皇帝。新市、平林的將帥害怕劉縯的威望過大,不易控制,于是搶先推選了性格懦弱的宗親劉玄為帝。而劉縯被封為大司徒。“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這時平林軍隊在圍攻新野,遲遲不能攻克。守城的新野宰潘臨站在城頭高呼:"得司徒劉公一信,愿先下。"不久劉縯率軍趕到城下,潘臨遂心悅誠服的開城投降了。可見,劉縯威望之大。
? ? ? ? 隨著軍隊的擴大,劉縯的威望也水漲船高,這讓劉玄一伙感到無比巨大的壓力。劉玄一伙決定,借宴請諸將的機會,以劉玄舉玉佩為號,乘劉縯不備,一舉將其擊殺。然而就在宴會上劉玄并沒有舉起玉佩,所以沒有按計劃除掉劉縯。會上劉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殺機,會后對劉縯說:"昔鴻門之會,范增舉以示項羽。今建此意,得無不善乎?"有時歷史就是這么相像。
? ? ? ? 劉玄被立為皇帝時,劉縯所部的一個將領劉稷正在前線指揮作戰。得到劉玄稱帝消息后十分憤怒,說:"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于是拒絕劉玄封他為抗威將軍。劉玄下令逮捕了劉稷,并將其斬首。眼見如此,劉縯據理力爭,李軼和朱鮪建議劉玄,逮捕劉縯,“即日害之。”至此劉縯被害。
? ? ? ? 在劉秀之前,劉縯是最有可能成為東漢開國大帝的。劉縯的光芒在他生前幾乎完全蓋過了劉秀。即使后來劉秀帶兵爭天下,多用的是劉縯生前留下來的部將軍隊。可以說劉秀算是接盤了劉縯的功績,并繼續擴大,直至成為開國皇帝。可惜“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劉縯過于外向豪爽,向來直言不諱,不能像高祖劉邦處理項羽的關系一樣處理與劉玄的關系,至此功敗垂成,可惜可嘆。而處理關系上恰恰是劉秀所擅長的,以至劉秀在哥哥遇害后并沒有遭遇劉玄的攻擊,并理智的隱忍,在未來壯大實力,擊敗劉玄,稱霸中原。
? ? ? ? “及其發舉大謀,在倉卒擾攘之中,使信先成于敵人,赦岑彭以顯義,若此足以見其度矣。志高慮遠,禍發所忽。嗚呼!古人以蜂蠆為戒,蓋畏此也。《詩》云:‘敬之敬之,命不易哉!’”————《后漢書》
? PS.對劉縯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后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