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家庭“培育”的拖延癥

榜樣影響著拖延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師甚至書上的人物,都會成為我們的榜樣。成功的榜樣會激勵你向他們學習靠攏,失敗的榜樣則讓你立志不做他們那樣的人。

榜樣同樣也會影響你的拖延癥,比如你竭力成為某個人,你可能會給自己設置超高要求,當你認定自己無法做到時,就可能自暴自棄。

如果你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不學壞榜樣,你可能會迷失自己真正的方向。

我們常常理想化成功榜樣的優秀品質,妖魔化失敗榜樣的缺點,這使我們無法真切地看清全貌,從而在盲目的比較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家庭態度:拖延的成因

人是通過過去經驗來感知未來的。

早在出生的時候,你的家庭就開始向你灌輸信條、態度、價值觀,它會永久地嵌入你的大腦。

如果你每次犯錯都會遭到父母的指責,你可能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如果你成長在理性、包容、建設性的環境,知道錯誤是你學習改進的機會,批評謾罵又算什么呢。

通過獨立思考和有意識地辨識,我們需要對接收的信息加以分析,有些東西珍貴無比,有些卻可能成為你的絆腳石。

以下是我們從外界吸收的信息吸收的類型,時間一長,它們可能就會變成你內心的聲音。想想看你屬于那一類。

1. 施壓類型

“我知道你可以,什么事你都可以做成”

“一件事如果做不好,不如不做”

“考不好就是腦瓜子不靈活呀”

“你這么漂亮,肯定不會一個人的”

“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

2. 懷疑類型

“我來教你,知道你不行”

“你真是做不得什么用”

“當初要是聽我的,就不至于今天了”

“哎,我就不該對你期待太多”

3. 支持類型

“不管發生什么,我都支持你”

“雖然我不這么看,但你可以選擇喜歡的”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什么”

“沒關系,盡全力就是好樣的”

回想一下哪些話是你成長過程中聽到最多的,它們又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當施壓和懷疑的聲音在你腦海響起,試著用積極、良性的話語跟自己對話,當你有意識地從負面情緒轉向正面情緒,你就在打破舊模式,建立新的大腦運行方式。

家庭傾向類型引起的拖延癥

施壓傾向

施壓傾向既可能出現在家世顯赫代代相傳的家族,也可能出現在父母工作生活不如意,轉而期望孩子的家庭。

在施壓家庭中,一切以個人成就為取向,平凡是無法接受的,只有完美才值得贊美。

父母的高期待和苛刻常導致孩子適應不良性完美主義,一味過分又不分場合地贊揚孩子,一失敗就歸咎于外部因素最終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始終達不到優秀。

優等生的兄弟姐妹會迫使你追求更完美,而為了填補你哥哥的差勁成績,家里就將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當你成為社區第一個高學歷的孩子,這種光環既是榮譽更是壓力。

懷疑傾向

懷疑傾向主導的家庭常傳遞一個信息:你不具備這些條件。比如拿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暗示你趕不上;或者“女孩子就是學不好數學”,“你就是不如你的弟弟”等等。

很多孩子面臨挑戰時退縮,認為失敗就意味這些懷疑的真實。

有些孩子應對的方式則是反叛,“我會讓他們知道他們都錯了”,他們給自己施加重壓追求完美,卻又落入完美主義的圈套。

控制傾向

控制傾向的家庭則是決定孩子所有事情:做什么,怎么做,跟誰交朋友等。

父母無休無止的監控和命令往往會摧毀孩子的信心,而直接反抗又只會招致怒火,拖延就成了削弱掌控的反抗方式。

如果獎懲規則變化無常,孩子就不再相信努力能得到可靠的回報,延遲做作業和家務就會成為常態。

依附傾向

依附傾向家庭提倡依附和牽絆,不鼓勵獨立思考和生活,表達獨特的觀點、搬家、創造自己的生活被視為背叛。

盡管能獲得支持、鼓勵、幫助、保護,但孩子不能建立堅實的自信心,容易推脫需要獨立完成的事情。

疏遠傾向

有些家庭中,成員之間情感表達少,關系疏遠。或者有些父母無法對孩子的經驗感同身受,即使有家庭陪伴,孩子也會感到孤獨無助。

為了取悅父母,有些孩子想方設法引起父母注意,而越期待,越怕做不到,這就是拖延的開始。

在疏遠的心理背景下,人們會不斷尋求缺失的親密關系,或者反之,將人際關系控制在安全距離。

如何改善家庭傾向種下的拖延癥

我們成長的家庭可能有一種或若干種以上傾向,這些傾向普遍缺乏對孩子自我感覺的基本支持。

比如過分控制會破壞獨立選擇、規劃人生的自我感;強調成就、忽視個性會破壞接納和寬廣的自我形象。

在很多家庭中,幽默感、交際能力、創造性、意志力和同情心等富有人性的品質往往被忽略。而個人成長中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發展對自己能力的合理認知,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時維護一個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做一個好父母并不需要事事都跟孩子有互動,親子關系研究發現:父母親只要30%時間內對孩子有呼應,就能養成孩子與父母間牢固的情感依賴。

當父母表現不佳,與孩子關系出現裂痕時,承認錯誤并承擔責任,會讓孩子感到尊重和價值,這有助于自尊的建立。

善于跟孩子互動的父母提供了一個心理的安全地帶,這是我們感受被愛、被接受和信心的基礎,還是探索世界、追求愛好、學習新知識的根基。

另外,一個可靠并有愛心的伴侶,同樣可以讓我們獲得這種安全感。

在有些家庭中,愛是無條件的,每個人的本來面目都是被接受的。在其他一些家庭中,愛是有條件的,一個家庭中被接受的東西在另一個家庭則不能。

一個孩子能意識到,只有當他做到某些事情時,才是被愛的,比如成績優異、聽話守規矩等等,這是一份沒有保障的愛。

拖延可以用于一個目的:隱藏某些部分而使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護,這是獲得愛的途徑。向你的家庭長期以來所持的觀念發起挑戰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一個習慣問題,更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問題。

然而,當你重拾被拖延掩護的其他能力,你會獲得自我完整性帶來的滿足和自信。

系列《拖延心里學》文可查看我我的個人主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拖延心理學-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
    際弋閱讀 6,036評論 0 27
  • 點進去看《讀書筆記匯編》 點進去看《植語連載》 今天是堅持碼字第60天,已初步克服了不愿寫不想寫的拖延行為,將《拖...
    丹菡閱讀 5,680評論 12 44
  • 本書導讀 原書共246頁,總計25.7萬字,拆解版大約2.5萬字,你僅需要1小時20分鐘就可讀完這本書。 你上班經...
    惜她閱讀 3,171評論 0 9
  • 本周我們開始學習掌握自己的生活。不過,也會有崩盤的時候。崩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癥...
    Jean_zz閱讀 5,816評論 2 36
  • 在自己迄今為止的人生過程中,一直飽受拖延癥的折磨,想得很好很多,做得很少(執行力問題,行為習慣);追求完美,所以就...
    fengfeiyang146閱讀 1,574評論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