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的假期壓榨了隨后而來的周末,本該駐足的步伐跟隨社會的慣性繼續前行。最需要假期的恰恰是剛休過假的人,對于這句毒雞湯深表贊同。
八天時間,六份婚禮信函,每包一個紅包心都一緊。六個婚禮現場大同小異,其中兩個司儀都是一個人,相同的流程和套路略微尷尬。紅色的阿特茲車隊,白色的霸道車隊,黑色的奧迪車隊,看得眼花。
宴席中美女只愛高富帥,我等屌絲在遞出紅包后就失去了被關注點。曾經熟識的小伙伴聊了幾句就開始大談現在已經有車有房,心中想問一句您的的夏利車配的哪個廉租房?
工作之余,查找資料。到底是誰發明了可惡的隨份子?記載是文言文,就用白話說吧,明朝早年,人丁不興,因為多年戰亂,百姓飯都吃不上,別說成婚生子了。于是,朱元璋就下令,生活困難的家庭有子女成親時,親戚和鄉里人要出錢資助,之后這一傳統就延續下來。
份子錢對于剛畢業沒幾年的小白領,如一個個紅色炸彈直接砸趴了窩。朋友圈為此還出了段子,”你們誰還辦事別告訴我了,冬天到了,寶寶想買個棉襖...“
關于這事我也問過老媽,她老人家的原話是:”禮尚往來,這么多年隨出去的比收回來的只多不少。“
我又問,:隨份子的時候心態怎樣?”
“親戚里道,同學朋友,誰家辦事都沒落下,說是拓展人際關系,維持社交。實際上跟社交八桿子打不著,你不做生意不走官場就不需要社交,不用求誰辦事,安穩做好工作就可以了。真正去的原因就是情誼吧,活著不就這么回事!”
老媽的回答似乎反映了大多上一輩人的心態,不為面子,不求大富貴,為幾十年的情份買單。
為什么說買單呢?有的人就是以此賺錢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真是應了這句話,隔三差五的壽宴,差點就不要臉的一年一次了。老人牙都沒了整天喝稀粥,難道收到的份子錢你給他充Q幣了?生個孩子本來是好事,然而一到下生,滿月,百天,周歲的日子,呵呵呵,你家孩子的動態還真是不忘特意告訴我一聲...你大言不慚的“大侄子奶粉錢”讓我懷疑難道你家孩子我還有股份?...對于這種個人做不到學他那樣不要臉,就假裝看不到自動略過即可。
朱元璋提出的份子錢最開始是出于互幫互助的精神,本質上講是互利互惠的“眾籌”,你家困難我幫你,我家有難大家援。發展到今天則是演變成了一個個紅色炸彈,正所謂是每逢佳節被吸金,節后總得掉兩斤。
人家是互相有利的事情在某些三觀不正的人面前倒真成了“眾籌”,不過人家眾籌是共同盈利,他不過自私小人罷了。
更現實的是份子錢正逐年上漲,這速度可比加薪快多了。連房價都開始跌了,份子永遠不會跌。
上漲的原因,大多來自攀比心態,你隨200,我就隨300。你隨500,我就隨800。有了面子,沒了票子,份子逐年加碼變成了一份沒有盡頭的人情債。人家隨給你1000,你好意思拿800嗎?人家辦事吃的海鮮宴,你好意思上個果盤?這份子都隨給了酒店。
身邊年輕的朋友如今似乎不熱衷于參加現場,反而對轉發的小視頻津津樂道,點贊轉發,如同這樣就代替了參加婚禮一般。越來越多的人用轉賬,紅包走個過場,甚至有時候話都不說錢就甩過去。有時候我也會無聲的一個轉賬,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恭喜好像太俗,想祝福一下又詞窮,只好安慰自己人家看中的是你的份子不是你的祝福。
份子錢現在看來重要的不再是份子而是錢,辦酒席看中的不再是相聚一堂,高談闊論,而是收回隨出去的禮賬。
現在過年變得失了年味,希望這份子不要失了人情味。自知是個小人物,人微言輕,還是建議份子中少點水分,多點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