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芳華之《文藝渣男徐志摩》

1922年,徐志摩與結發妻子張幼儀在德國離婚,這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在張幼儀詢問離婚原因的時候,徐志摩給出的理由是“小腳與西服在一起不協調的令人發笑”。

浪漫詩人徐志摩的短暫一生中擁有三段情緣,原配夫人張幼儀,神魂之交林徽因,柔艷之妻陸小曼。對張幼儀,他棄若敝屣百般傷害;對林徽因,他求而不得愛慕至極最終死在了去聽她演講的路上;而對陸小曼,他浪漫多情不離不棄。

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民國詩人,既是火熱真誠的情圣,也是道德敗壞的渣男。

01人間至及一渣男

張幼儀是徐志摩父親給兒子定下的發妻,一個中國舊式傳統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姑娘,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時候,嘴角向下一撇,充滿鄙夷的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這句刻薄的話從一個才子的口中說出,很有一種戲劇化的諷刺效果。

梁實秋曾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

可就是這么謙謙君子,對無怨無悔一心一意替他在家鄉盡孝照顧一家老小的發妻有著冷酷到骨子里的殘忍,只因她不是他所自由戀愛滿心仰慕的新女性,可以不愛,但不可以傷害。

說到徐志摩對張幼儀,我不禁想到魯迅與之朱安,雖然魯迅也讓朱安一生不安,卻比不上徐志摩的渣到極點。

徐志摩在英國倫敦留學的時候,張幼儀正在他的身邊,料理一日三餐瑣碎家務,可他一邊卻陷入對16歲少女林徽因的瘋狂追求中,這放在今天,就是婚內出軌呀。

當然,他可以說愛情沒有錯,他愛林徽因,但是他一邊滿腔赤城的愛著林徽因,一邊又和張幼儀同床共枕以至于懷上了他們第二個兒子。許是在徐志摩的心里,愛情和身體是可以分割的,真是讓人不恥其人格與三觀。

在知道張幼儀懷上二子之后他,徐志摩一臉冷漠的說:“把他打掉。”張幼儀遲疑的說:“聽說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的說:“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說完就沒耐心地別過臉去。張幼儀繼續問:“可是我要去哪里打胎?”徐志摩搖搖頭說:“你會找到地方的,這種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飯。”

我想不出用什么詞能夠形容徐志摩的渣,居然能說出這樣不知廉恥的話來,真的是世界上最惡心的詞語都不夠形容他這種惡心的令人作嘔的行為。

后來張幼儀的二哥得知此事,邊讓她遠赴德國生下孩子,彼時林徽因也和未婚夫梁思成感情愈發明朗,于是徐志摩迫不及待的跑去德國和張幼儀離了婚。

如果說徐志摩只是為了忠于對林徽因的愛情而離婚,也許我會為他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真愛至上的勇氣鼓掌,然而這個渣男卻是拋棄妻子,甚至是在遇上所謂真愛的時候讓不愛的發妻懷上他的孩子,然后不聲不響的離開,絲毫不顧那個懷著他孩子的女人,那個替他照顧父母親人的女人該如何在異國他鄉一人生活。

徐志摩,怎一個渣字了得。這種人渣,不知道打雷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擔心分分鐘被雷劈死。

離婚后,徐志摩在報上登了一封通告,說彼此是歡歡喜喜的離了婚,還給張幼儀寫了一封“笑解煩惱結”的信,說彼此是以自由償還自由。為了不被世人詬病,說他們不再是夫妻,但張幼儀可以繼續做徐家的兒媳婦。說得難聽一點,這是當了婊子還想立貞潔牌坊啊。

不愛并不能成為傷害的理由,徐志摩可以不愛張幼儀,可以嫌棄她是個無法與之西服匹配的小腳媳婦;可以不想要一個唯唯諾諾附屬于他的舊女性;可以追求他心中如明月般的林徽因;可以選擇結束和張幼儀的婚姻,這一切都可以。

但是徐志摩不能不對張幼儀負責,不能在一邊維持著和張幼儀的婚姻和她同床共枕又去瘋狂的追求著林徽因;不能一邊享受著張幼儀的無微不至的伺候又嫌棄著她的思想落后;不能一邊享受這男尊女卑的優越,一邊又要宣揚男女自由平等。而在這場婚姻里,本就是徐志摩高攀了張幼儀,如果不是張幼儀的父兄,憑他徐志摩一個土財主的兒子,怎可能拜梁啟超為師從而在文學界有自己的一番天地,雖然他也的確有才,但那個講階級門第的時代,有才的人千千萬,而如今被大家熟知的卻只有徐志摩。徐志摩拋棄張幼儀,簡直是卸磨殺驢的行為。

哪怕在今天,我們對愛情和婚姻如此包容的今天,我們依然對愛情和婚姻都要求要忠誠。假如不是張幼儀的兄弟幫助,也許她帶著孩子客死異鄉都有可能。

徐志摩與張幼儀那種時刻那種方式的離婚行為,無異于是一種用最殘忍冷漠的方式殺妻殺子的行為。

而那個善良的張幼儀,雖然與徐志摩離婚了,但她以干女兒的身份對徐志摩的父母盡孝,一直到他們離世,已經盡到了她該盡甚至不該盡的責任。她甚至在徐志摩遇難后,當時的妻子陸小曼不愿前往認領遺體,還是張幼儀讓弟弟帶著兒子前去認領的。她這樣的舉動,不僅保全了徐陸兩人和自己的顏面,也保全了徐志摩得以落葉歸根。

晚年的張幼儀對來訪者說:“你總是問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而張幼儀拼死剩下的孩子彼得,在三歲的時候夭折了,這個徐志摩只在張幼儀簽署了離婚協議之后因心情激動又順便看了一眼的兒子死在了張幼儀的懷里,而徐志摩在他死后還為之寫了一篇悼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真讓觀眾看不出這是一個他當初要張幼儀打掉,后來只見過一眼從來沒問過的孩子。

徐志摩真是將“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詮釋的淋漓盡致,他那篇悼文簡直是“滿紙荒唐言”,而抱著兒子的張幼儀被問對此悼文有何想法時除了“一把辛酸淚”還能說什么呢。

也許,張幼儀該感謝徐志摩,她曾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離婚后的張幼儀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相繼在東吳大學教授法文,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云裳服裝公司總經理,活出了最成功燦爛的自我。


02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林徽因是徐志摩噴涌詩情的源泉,是他心中一輪高潔唯美的明月,是他得不到卻又思之如狂的風花雪月。

或許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是有過朦朧又浪漫的情感的,然后在徐志摩離婚后她卻嫁給了梁思成。

對于林徽因為什么沒有選擇徐志摩,官方說法是,她看透了詩人的浪漫多情,害怕他終有一天會離開自己,而且深感父親納妾對母親造成的傷害,她不想成為別人不幸的始作俑者。雖然她的存在的確是已經傷害到了另一個無辜的女人。

但我卻認為,未嘗不是徐志摩對張幼儀的絕情如斯讓聰慧的林徽因看穿了徐志摩的本質,一個如此拋妻棄子的渣男,怎么能夠托付終生呢。

張幼儀曾說:“我就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蚊趕吸血的文字。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大概林徽因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此刻在詩人的心中是月亮,或許得到后就也會變成那把秋天的扇子吧。

而陸小曼原本是徐志摩好友的妻子,徐志摩情不自禁的撬了個墻角,據說徐志摩的恩師梁啟超在為二人主婚的時候狠狠的罵了他一頓,警告他不要再重走一遍老路。

我欽佩敬仰徐志摩的才情,也不恥他的行徑,也許真的是有才不等于有品德,徐志摩曾說:愛情是他甘愿為之獻身的宗教,然而他的愛卻灼傷了旁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諱的激情的確是一種極致的浪漫主義,但真正的愛絕不會蓄意刺傷旁人,也絕不會那么自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