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兩個小方法助你勇往直前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晨讀分享的書是《自我激勵的一百種方法》,作者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生勵志導師錢德勒。在他看來,自我激勵不是簡單地給自己打氣,喊加油或者鼓勁兒,而是有具體方法可循的心理技巧。本文分享其中的兩個小方法,有了他們,可以讓我們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時候勇往直前。

1 創建一份已完成任務清單

相信很多了解過時間管理的人都知道待辦事項清單,并且會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地程度排好順序,其中重要且緊急地排第一位,重要不緊急地排第二位。只是絕大部分人列了一長串清單下來,等到晚上疲憊地回到家中,依然還有很多待辦事情沒有完成。比如我,借的書,買的書加在一起還有大幾十本沒有看,本來計劃國慶期間把其中一套書看完,結果國慶節過完到今天,我才看完了一本,第二本看了兩章,實在是挫敗感滿滿。

然而當我現在坐下來,細細地列一份已完成任務清單:

1、送大兒子上鋼琴課。他上課期間,我給小兒子講兩本繪本,這幾乎成為一種習慣。除了琴行放假的兩天外,每天我都帶他去練琴,有歌詞的,我甚至會伴著琴聲唱起來,兒子漸漸地喜歡上彈琴了。我很欣慰,帶孩子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

2、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借書,借了十幾本兒子喜歡的書,已經全部看完了,有些繪本已經看過和講過好幾遍了。大兒子的識字量猛增,他很有成就感,還會給弟弟選書講故事呢。

3、每天睡覺前我都會花至少半小時看書,這期間武志紅老師的《身體知道答案》一書讓我受益匪淺,不再把身體的感受和心理的感受簡單而粗暴地分割,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會聆聽我內心的聲音。心理不舒服的時候我會沉浸其中一段時間,找到不舒服的部位,漸漸地把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化開。

4、帶婆婆一起去了老公的朋友家,因為是老鄉,婆婆很開心,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和朋友的媽媽以及他的外婆說她們的家鄉話了。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朋友有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我和朋友的老婆也相聊甚歡。

5、帶兩個孩子參加了幼兒園舉行的平衡車體驗賽,兩個孩子玩得很開心,然后帶他們去了奶奶家吃了午飯。

6、帶兩個孩子去了游樂場,有相當一段時間沒去了,他們玩得非常開心,而我趁機看我的書,一舉兩得。

7、小兒子生病了,不宜去人多的場合,國慶節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里和小區玩,他們在家玩耍的時候我做家務,整理衣物和鞋柜等等。欣慰的是,小兒子假期結束前病好了。

8、兩個孩子喜歡上聽我講英文繪本了,要知道暑假的時候我大兒子聽見“英語”兩個字就開始抗議了。現在他會拿著沒有聽過的英語繪本主動找我想聽。

看完這一份清單,我的感覺立馬就好了,自信滿滿。我所有花在陪孩子閱讀和玩耍的時間全部都有了回報。孩子們喜歡閱讀,熱愛學習。大兒子可以講道理進行溝通,兩個兒子在我面前都很獨立。我自己也收獲了很多的樂趣和智慧。

當你止步不前的時候,安靜地坐下來,給自己列一份已完成事項清單,瞬間讓你變得自信。

2 找到那本能激勵自己的書

我出生在一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原生家庭中,童年的時候除了父母不斷地爭吵,其他還好,所以我的童年還算幸福的。

隨著我的長大,由于各種原因,父母的關系逐漸惡化,不僅吵架升級到侮辱和人身攻擊,偶爾還打架。我高中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讓我無比痛苦的事情,上學成了我逃離家庭的唯一正當理由。

家成了我既思念又難過的牽掛。我每次很難過的時候,我都會回憶童年的時光,那時的我無憂無慮,很幸福。接之而來的是無比的自責、內疚和對自己的怨恨,覺得自己很自私,不應該逃離自己的親生父母。

為了排解自己的痛苦,我看了很多文章,心理期刊和心理學家公眾號里的文章,甚至到知乎和天涯上找“我不是一個人”,所有這些都無法徹底緩解我的焦慮,我的痛苦以及怨恨(自己)。

直到今年偶遇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才明白了我的傷、我的怨和我的自責和無力感源自哪里,接著一口氣又看了《為何愛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一系列書籍,我終于釋懷了,徹底放下了我對自己的怨恨,原諒和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在內心實現了與原生家庭的徹底和解。內心無比的溫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你很痛苦,很難過,彷徨而踟躕不前的時候,你需要的或許就是一本可以激勵自己的書。

創建一份已完成事項的清單和找到激勵自己的那本書,這兩個小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回自信,遇到困難時勇往直前。你記住了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