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做點青團吃

小時候有幸吃過一次外婆做的青團,是用的蒸的方式,當然,外婆還用野菜做過許多好吃的,其他的我印象都不怎么深刻,就青團記得完善一些。

這次疫情使我廚藝大進,趁著網課放一天假的時間,便打算上山踏踏青,采點清明草吃,我們這叫清明草,聽說學術名叫鼠曲草。

左邊是艾草,右邊是清明草

采集的過程并不順利,路上碰到一直逝去的野兔,這讓我打消了繼續前進的念頭,我換了一條道走著,又碰到一條野雞紅(聽說學術名叫鶴頂紅),就是脖子那一塊是紅色的。我有點害怕,就只在走過的路程向兩邊縱向探索,幸運的是,沒有再遇到什么奇怪的東西。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極大的縮減了我的探索范圍。

最后并沒有找到多少,清明草感覺競爭力不怎么強,長勢跟其他野草比起來差了太多,不過也還好,夠我一個人吃的。

帶回家后,用清水洗凈,清理雜物是真的麻煩,那些小渣子就像社會上的壞人一樣,大隱隱于市,不怎么容易發現和分辯,我只能仔細的觀察挑選,有點費時間。

洗完后用什么東西搗碎,有些地方用切的,我試了試,并不好切,所以用了搗的,比較累和麻煩,不過也還好,搗的比較碎,對后面的步驟更有利于實施。

當時就用這個搗,比較小,搗了幾次

搗碎后加入面粉,淀粉也行,我用的淀粉,和搗出來的清明草團大約是2:1的比例吧,看個人了,再把姜搗碎,蒜也可以,但我不喜歡吃蒜,也就沒加,或者加點蔥花,剁碎的那種,但我也不喜歡吃蔥,哈哈哈,加入鹽,家庭條件好的剁個肉末進去或許會有更好的體驗,然后就想揉面團一樣把它揉好,然后一個個的揉成小丸子擺放好。

有點丑,哈哈

擺放小丸子的時候要注意分開擺放,留個間隙,不然它們會黏在一起,在鍋里把油燒熱,把小丸子一個個放進去,注意翻滾,待丸子表面有些泛黃就可以撈起來食用了,有點燙,小心點,哈哈。

以上就是青團的做法了,其實偶爾嘗試一下這種生活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非常容易解壓,在大城市的壓力和快節奏下,偶爾回歸一下田園生活也是一種閑情雅致。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