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時刻視頻是一個偽需求

離微信發布7.0版本已經一個多月,我再來寫一下關于這個時刻視頻,倒也不是說不蹭熱點,而是這個功能確實得自己玩一段時間后才能深刻理解。在微信7.0版本中,一個重要的新功能就是時刻視頻(現已改名為視頻動態)。分析前,我先把功能簡單的描述下,有助于更加理解這個功能。

操作步驟:1、打開微信,進入“我”,然后下拉或者點擊頂部的相機icon,開始拍攝一段小視頻;2、當然,發布小視頻前還可以點綴一下,比如加一個表情、配一段音樂等;3、發布小視頻后呢,它不是很顯眼的發在朋友圈了,得好友看到你頭像上的小藍圈,點擊后才能進入查看并且可以點個冒泡進行互動,最后過1天后消失。我自己前后發了4段小視頻,第一個是用來測試的不算,其他分別是路上的美女背影、吃飯時的美食、陪小朋友玩遙控賽車。在1月初發了最后一段小視頻后,我就再也沒有發過了,主要是因為懶。

? ? 其實我發的這些小視頻中,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一個特征是這些場景都是日常生活中稍稍帶點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是那種費老大勁跑到什么巴厘島海灘的,絕對會拍個幾十張,然后還要用美圖精心修一下,最后挑那么幾張發到朋友圈,配文“sun of beach”。所以,時刻視頻它看起來處于“海灘真美我要發朋友圈”與“太陽照常東升西落”的中間地帶,那些原本是“有點意思,我就靜靜欣賞”的地帶。但是,靜靜欣賞不好嗎?我走在路上看到一只螞蟻孤獨的在那邊趕路,然后思緒飄到三體中的畫面,對于螞蟻來說我就像個歌者文明,不小心一腳下去,對它來說就是天空突然一座大山壓了下來,毀滅你、與你何關,想到這里苦笑了一下。此時,我如果還要從口袋里摸出手機,然后打開微信,找到那個拍時刻視頻的按鈕,這么美好的時刻就被打斷了,我的思緒就在怎么拍攝上了。所以,這種時刻我不愿掏出手機,就想給自己一個片刻的安寧,不是所以事情都有必要去記錄、分享,就讓它真實的發生著,給自己一些真實的感受,或孤獨、或快樂、或空空。

關于真實。張小龍做時刻視頻的出發點是覺得朋友圈不真實,用戶自我表達的壓力大,然而這就是朋友圈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態。發巴厘島的陽光海灘難道不真實嘛,只是過濾掉了海灘上還有垃圾;發公司的enjoy狀態不真實嘛,只是過濾掉了那些996,順便同事可見。它不是不真實,它只是選擇性真實,用戶也是理解這點的,不會真不知道照片可能是“照騙”。

? ? 在行為設計理論中,要持續使一個行為發生,要滿足這個公式:B=MAT,即行為=動機*能力*觸發。拍時刻視頻的行為,其動機弱于發朋友圈,因為它的社交能力明顯要弱很多,微信接下來可能會提升社交性,但是隨之而來會面臨朋友圈一樣的壓力問題;能力也弱,因為是視頻形式,還得做音樂、表情的點綴,操作起來作比圖片、文字都要復雜;觸發也弱,因為想拍攝的場景往往并不是很驚艷的,不一定能觸發用戶去拍攝。如果是驚艷的肯定是發朋友圈去獲得社交關注了,或者發抖音也能獲得更多的社交回報。所以,MAT這三方面都是弱的,這個行為很難持續發生,也能解釋我為什么發了3個視頻后就不發了。

? ? 朋友圈的反面,其實就是不刻意、用心感受你的生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最新版本的微信下來小視頻功能已經被取消,即使用戶上億,產品經理也必須讓用戶數據來說話。那么...
    靜默狙閱讀 1,158評論 0 2
  •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美麗了,我現在好冷一點也不想出被窩,我就是要活成神話,讓他們都去嫉妒吧!我就是我!不一樣的那一個
    祁時我很乖閱讀 165評論 0 0
  • 讀《佛學概論》,了解佛教發展過程,為之記。 一、佛教的形成 佛教形成于公元前6世紀,源于婆羅門教,屬于一種當時流行...
    不開花的鐵骨素心蘭閱讀 512評論 0 0
  • 我好怕把你忘記, 不想你只活在我的記憶里, 每當想別人時, 我都好難過,好慚愧 覺得對不起你, 嗚嗚嗚,不想忘記你。
    白帆子MX閱讀 21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