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門山

文/菟絲草

圖片發自簡書App

石門山森林公園位于旬邑與銅川的交界,屬于旬邑地界。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一大早,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踏上開往石門山森林公園的路程。車子順著蜿蜒的公路一路向前,公路把茂密的樹林分割成了兩半,公路兩旁是高高的山,茂密的樹林,鮮艷的山花,蔥蘢的灌木成排向后倒去,遠處的大山映襯在茂密的樹林中,一幅恬淡濃密的美麗畫卷。

車子在密林中行駛了大約一個多鐘頭后,就來到石門山景區,景區設在林區內部,周圍是茂密的大山,山上樹木蔥蘢,景區樹木參天,山泉汩汩,有涼亭掩映在青山綠水中間,有清脆的鳥鳴聲,不絕于耳,有鳴蟬在樹上“吱吱”鳴唱。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清凈而曠達的世界。景區內設有大型賓館和狩獵場,供游人住宿,狩獵場里養有麋鹿等動物,我們順著樹林中的石子路慢悠悠信步走去,參天的大樹滿林子都是,林子外邊陽光明媚,林子內樹蔭密閉,清涼潮濕。大樹底下長有各種灌木和各種各樣的野花,林子里形成一個茂密的天然植物鏈,滿是各種各樣稀有樹種。景區工作人員在樹上掛有標志牌,使我大開眼界,增長知識。踏著微風,也踏著愉悅,我深深吸了一口山野里的清新空氣,把淤積在胸中的多日的煩悶全部沖洗干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往南走,是石門山“秦直道”的情景再現,人們把“秦直道”稱為秦朝的高速公路。這條大道是那個朝代的頂級高速公路,寬有三十多米,隊伍可以排成三四十人的縱隊向前推進,并列十乘戰車向前飛馳。筆直的公路上建有秦時一個大型石刻疆域圖,是偉大祖國第一次大統一的疆域圖。后面有大型銅車馬,馬肥體壯,似在待命,隨時準備奔赴戰場。再后面是排列整齊的陶俑,各俱形態,栩栩如生,有持戈的、有操戟的、目視前方,注視著前方的敵人。兩旁是手持書簡的文臣,似在沉思冥想、似在爭論著國家大事。方陣氣勢磅礴,再現大秦雄風。兩千多年前的“秦直道”從淳化的甘泉宮開始,綿延幾千公里,就像一條巨龍一樣,直撲浩瀚的毛烏素大沙漠。是當時秦始皇的愛將蒙恬的又一杰作,蒙恬把匈奴人趕到漠北后,奉秦命,修筑了長城,后又修筑了“秦直道”。看到眼前的情景,腦海里浮現出很多畫面,在這條不同尋常的古道上曾經演繹過各種各樣的故事,有轟轟烈烈的,有凄楚哀婉的,有驚心動魄的,有耐人尋味的,不禁感嘆,這龐大的工程,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這筆直的直道上,有多少戰士和勞工、俘虜的生命斷送在這黃土直道上“可憐秦道無名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遺憾。“秦直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當然,“秦直道”正真發威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長期駐扎在甘泉宮內,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衛青、霍去病率領漢家兵馬長驅直入匈奴腹地,就是憑借“秦直道”,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后來,匈奴屢次范我中原,也有“秦直道”的功勞。

我們在景區內逗留了半日,下午時分,我們行進在歸途,結束了這次愉快的旅游。與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此親近的一次擁抱,讓我的心沉浸其中,讓我的思緒紛飛,而且學到了很多的歷史知識,真是受益非淺。其實一直都很想什么也不去想,只是帶著自己的心去旅行,讓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我的心中徜徉,讓我的心在這美好河山里無限悠遠,盡情飛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