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世界發生了眼花繚亂的變化,手機成為了我們的新器官,每天都為我們呈現太多變化,我經常總想把它扔掉,但是無意中又把它撿起來看一眼。
大腦每天被無數的資訊充斥和干擾的時候,我在想,我們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這個社會究竟成了什么樣的狀態?背后到底有什么被我們忽視掉的邏輯?
01 我們正在進入到無邊界社會
首先,我們正在進入到無邊界社會,很多事物之間的邊界也正在逐步地被打破。比如汽車出行,原來你會養一些司機,現在你發現不用自己操心了,司機們會自己管好自己,因為所有汽車都既是別人的也是我的。
房子也是這樣,因為有了Airbnb 這樣的平臺,我們可以把任何一個別人家不用的臥室,變成你浪漫的地方,你可以用別人閑置的用品,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之前買房子時,最看重的就是獨立的產權屬性,現在發現,其實這個屬性也沒有那么重要。
再看一下我們自身,突然發現,人的邊界也開始不那么清楚了,性別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原來都是男人和女人一起買房子,現在出現了第三種情況,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同居在一起,房產證上同時寫上兩個人的名字,大約千分之二的購房者屬于同性夫妻。
接著,我們的年齡邊界是不是也在正在被打破?原來說 70 歲是人的一個邊界,活到 70 歲就算撿著了,現在活到 80 歲、100 歲、120 歲的人都覺得沒有活夠,有人還想永生,永生是什么?就是沒有邊界的壽命。
2、無邊界社會的基本特征
那么,我們要如何適應無邊界社會?無邊界社會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個特征,個人財產權的私有屬性越來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共有與共享,這里的「共有」是模糊的共有,并不是法律意義上「清楚的共有」。
因此,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也要發生變化,逐漸放棄「一定要牢牢變成自己的」這種傳統思維,把這件事情變成「大家的」,這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個人所有的東西越來越少,而共同虛擬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
第二個特征,在無邊界社會當中,所有要素的流動時間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這樣帶來的創新就越來越隨機,同時創新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拿「錢」這個要素舉例子,錢放在口袋叫做儲蓄,而現在用錢來眾籌,錢就變成了資本,因為流動和轉化的速度變快了,錢在儲蓄和資本之間的邊界也就慢慢消失了。當各種要素的流動越來越快的時候,它的屬性就越來越容易發生變化,隨之就帶動了很多意外的組合,引爆出很多新的機會和創新點。
比如說人這個要素,現在流動也很快,而 30 年前,人口的流動是非常困難的。
1977 年,我參加高考的時候,要是沒有熟人的話,都不敢來北京,而且沒有介紹信也不能來北京,即便到了北京,那時候都不知道去哪住。那時候,人的流動非常之困難,一輩子認識的人都是村里的鄰居,所知道的浪漫故事也都是村里的。
今天,任何一個人想去北京,掏出手機訂張高鐵票,在美團訂個外賣,在陌陌上約個朋友,然后再訂個電影票或房間,整個過程不用求任何人,也不用他爹托熟人寫封介紹信再來北京。因為沒有邊界了,人的流動更容易了,每個人一生中打交道的人有成千上萬,每個人的創造力都可能激發出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第三個特征,無邊界社會中的組織都變得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有彈性。現在有很多眾創空間,里面的人娛樂和工作沒有邊界,正經和不正經也沒有邊界。上班可以坐著、躺著,姿勢自選,做的事情也可以不正經(創新),所有這些都使得組織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有彈性,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多樣化,這是無邊界社會帶給我們組織的特點。
最后一個特征,無邊界社會使我們的價值觀出現兩極化,一方面是達成共識的速度非常快,因為信息流動的速度在加快,所以意見交換的速度也在加快;另外一方面極端和小眾的認知、觀念也迅速集合,并逐步形成社會中的獨特力量。
小組織、個別化、極端化的人群形成對社會的沖擊,這是無邊界社會產生的另外一種社會問題。過去我們經常忽略小眾觀念,認為它們不重要,但無邊界社會的信息流成本降低,人的認知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小眾人群,最后形成一種沖擊社會的力量。
3、無邊界社會,如何學習及創新
那么,在無邊界社會的情況下,我們又該怎么學習、怎么創新呢?哪些是可以不學的,而哪些是不得不學的?
在信息爆炸,知識獲取成本巨低的今天,我認為有三件事不得不學習。首先,我們可以將知識類產品分為三大類,一類屬于獵奇類的,主要受好奇心驅使。比如說新聞,這類東西天天都有,不太重要,可以不學。第二類是工具類的,最極端的例子是《新華字典》,幾乎每家都買一本,購買時很積極,但是使用頻率并不高。第三類就是有態度的內容,輕一點的叫「雞湯」,重一點的叫《圣經》,這些都屬于有態度的內容,持久性特別好。
我每天學什么內容呢?簡而言之,獵奇類的知識簡單看看,工具類的知識偶爾聽聽,有態度的內容是我的偏好,我愿意好好學。
如果只掌握了很多工具性的內容,那么你和別人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所有上名校的人都是學技能的人,都是打工的人,而那些看似不正經的人最后卻變成了老板,因為一個人對事件的看法,最終分出了高低。
所以,在不得不學習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有助于價值觀養成的內容,任何時候,特別是無邊界社會下,價值觀的養成反而很重要,這件事情決定你能跟誰在一起,也決定你能走多遠。第二件事情就是經典作品,這是中國人的基因,一生當中要反復讀經典,如四大名著。第三件事情是要積累我們的創造性,凡是有助于對人性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提升的這些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它驅使你成為不一樣的人。
所以,在無邊界社會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學習力與創造力,這樣才有實現創新的機會和能力。無邊界社會中,真正的創新點和爆發點,往往在那些邊界被打破的地方,如果你能把過去封閉的組織、業務和思維打破,打破的越快,越有力,有越有機會成為創新的引領者。
比如現在流行的小黃車,緊隨著滴滴打破了交通出行封閉的循環狀態,不到兩年就把這種交通工具鋪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創造了共享單車的奇跡。未來,共享經濟得以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就在于打破邊界,創造出更大的要素流動空間,以及創造性發展的舞臺。
在未來無邊界的社會中,我們也將獲得更多的自由,出行的自由,居住的自由,思想交流的自由,人與人在一起相處的自由,這些自由都是我們創造的源泉,也是未來新經濟發展的持久驅動力,更是無邊界社會最為寶貴和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