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
這個來源囊括了父母和老師教給我們的、我們從新聞報道中聽到的、從報章雜志里讀到的大部分信息。毫無疑問,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試圖準確地教給我們知識,而非存心誤導我們。他們自己也會相信他們傳播的信息,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所接收到的知識至少有部分是錯誤的。
喬治·塞爾德斯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說明錯誤可以逐漸滲透到新聞報道中。下面是原始的新聞報道及塞爾德斯確認的事實:13
image.png
記者為啥會做出如此歪曲事實的報道?其實不難想象,他可能到達現(xiàn)場的時候有點晚了,現(xiàn)場已經(jīng)被封鎖了,這些故事的細節(jié)都來源于一些旁觀者或者維持秩序的警察,換句話說,這些人對事實真相的了解也是支離破碎的,而且傳聞也充斥在他們中間。
錯誤有時候來自一些很簡單的疏忽。例如,紐約北部的一份日報報道,托馬斯·西蒙斯因為打了卡爾·彼得森而被捕。一兩天后,該報刊登了一則更正報道,似乎是彼得森打了西蒙斯。14所有讀了第一則報道而錯過第二則報道的人,都會以為自己“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但他們錯了。
雜志文章和書呢?與報紙文章相比,它們經(jīng)過了更為細致的加工,因此,其所傳達的信息應(yīng)該更準確一些。但據(jù)埃德溫L.克拉克的解釋,它們?nèi)源嬖谝恍┤毕荩?/p>
眾所周知,二手信息很可能會被寫進書里,與普遍被認為的觀念和偏見整合在一起。例如,與一手資料相比,多數(shù)普遍流傳的歷史故事里英雄更英勇,壞蛋更邪惡,戰(zhàn)爭更殘酷,和平更輝煌。簡言之,它們往往呈現(xiàn)歷史事件,但并非歷史事件的真面目,而是作者認為的樣子,或者作者認為公眾喜歡或應(yīng)該會認為的樣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