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創意」寶塔古村一門出三院士,特產拍出12萬天價

鳳山上有座塔,乎作凌云塔。


鳳山來紫氣常臨寶地利民生 熊塔放豪光送出奇才興國脈

聳立在鳳山之巔的凌云塔。民間俗稱熊(注:下面應為三點,ni音,第二聲)子塔,據歷史記載,凌云塔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塔高約46米。造型為七層八角棱形,坐東面西,傲居鳳山之巔,宛如一支雄偉的毛筆,高聳云天。在明清年間,江會地區的學子都把凌云塔稱作“文筆”,赴考之前來到凌云塔前焚香拜祭,以求保佑高中,以遂凌云之志。塔內窗洞處于不同方位,所以逐層透窗望外,景景不同,如西洋萬花筒,盡覽塔外青蔥翠綠的自然風光。

鳳山下有村落,喚作茶坑村。

茶道悠長啟明星亮輝新宇 坑村秀麗超俊才雄耀故鄉

茶坑村自古流傳著一種說法,先有凌云塔,后有茶坑村。凌云塔所在的鳳山奇峰就屹立于西江下游沖積的萬頃沃野之中,千百年前,這里還江河所覆蓋,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茶坑村就是建立在沖擊平原之上。村內環境山清水秀,巷道是飽經滄桑斑駁的石板鋪就而成、青磚灰瓦不施粉黛的古舊建筑,散落在村中的各處,徒步走在茶坑村內,不經意間,你就會遇到歷史的印跡,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每一磚一瓦,每一樹一草,甚至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茶坑村的昔與今。歷史風云變幻,這個村落依舊安靜守候在此,并傳承至今。為世人述說其獨特的歷史。


茶坑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小鄉村走出近代思想大家—梁啟超

年少時的梁啟超,在讀書上很快顯露出超凡的天賦,“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成名后更是讓啟超故里聲名大噪。


名人故居也成為大家緬懷這位偉人的情感依托,更成為啟超精神的研討基地。


啟超故居建于清光緒年間,坐落在農舍之間,是一幢樸實無華的青磚土瓦平房,按照傳統中式院落而建,前門正廳、后偏廳、旁側飯廳、二間耳房組成,占地155平方米。故居旁,就是怡堂書室,青磚墻壁,紅磚地面,古樸典雅。



2001年,梁啟超紀念館建成,建筑形式中西合璧,總體布局體現古典傳統的原則及現代手法的運用,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筑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在這里,你可以通過影像、圖畫、文字等形式了解啟超先生的一生,品讀啟超精神的真諦。


茶坑人,世代種植新會柑,經營新會陳皮,具有生產和銷售新會陳皮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新會柑,就是自然對茶坑的饋贈。近年來,隨著陳皮行業的逐漸復興,茶坑人把握機會,迅速調整農業結構,茶坑村新會柑種植產業再次大放異彩。目前,茶坑村新會柑種植面積達1700多畝,柑果之鄉美名遠播。

在2011年,新會就舉辦了“首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在該文化節上,一份自報1982年珍藏的陳皮憑借較高的“綜合實力”被評為“新會陳皮皇”,在拍賣會上,100克“陳皮皇”拍出了11萬元人民幣的高價,一斤這樣的陳皮,價格高達55萬元。而在2013年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上,一份自報有73年歷史的陳皮,被評為新一屆“陳皮皇”,更是被買家以100克12.5萬的高價成功購得。



茶坑村,一條古老而質樸的村落,歷經百年沉浮滄桑,凝聚成安之若素不卑不亢的氣質,讓人能沉靜下來,回想歷史,珍惜現在,淡然細聽這小村落韻味無窮的故事。


本文系凹凸創意作者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組織人力物力,目標,大倉,要求,盤點不費勁。一天時間全部整理完畢 2、晚上去丞相府看花燈, 3、學習基礎會計第...
    張勇飛閱讀 16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