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法狗4:1戰勝韓國選手李世石,人工智能高調地進入了人類的事業。早在深藍戰勝人類棋手的那一天起,科學家們就預料到了這一天,而人們卻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童話一般的世界。
就如飛天夢與海底兩萬里成為現實一樣,人類在充滿渴望的同時也深感到恐懼和焦慮。在人們還在心里打鼓是否終結者時代會到來的時候,馬斯克和扎克伯格讓人們清晰理智的看待這一問題。實際上,目前來看,與他們言論最相關的是兩家公司背后的利益。有人說,臉書不是關停了一個人工智能模塊么,沒錯,但這可以認為是Bug,或是像小嬰兒那樣咿咿呀呀的聲音。
人們渴望人工智能像是賈維斯那樣,是個好管家,好先生,卻懼怕萬一機器暴走毀滅人類。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節奏快速,專業化程度越高的今天,能否不被機器搶走飯碗,安穩的養家度日,是人們心底最大的恐懼。九寨溝地震后,僅僅25秒,一篇由智能程序撰寫的地震速報發出。在營救過程中,無人機搭載著攝像設備,通過對氣候地形的探測,指導救援隊展開搜救工作。同樣是在四川,汶川地震這些年過去,人們可以在感嘆天災無常的同時,又為科技保衛生命而贊嘆。(題外話,現在地震預警已經可以在震前十幾秒到幾十秒發出,震中也可在震前7秒左右做出預警)
有人會說,你看一篇報道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了,人類未來的工作越來越多被代替,那未來豈不是掌握在了AI手中?抱有同樣想法的不乏一些有名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他認為30年內將有40%的工作被程序所代替。尤其是司機這樣的職業,在自動駕駛為領頭羊的人工智能中,仿佛司機是最大“受害者”。前不久就連印度也禁止了自動駕駛上路,原因是為了不讓司機失業。
是福特汽車還是馬車?這曾是上個世紀人們面臨的抉擇,馬夫也曾擔心汽車的出現而失業,但今天,馬夫的職業被司機所代替。而汽車的制造,修理,保養等周邊產業帶來了馬所無法帶來的推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的同時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推動科技的發展,人類也將在適應科技進步的過程中,更加完善與和諧。
另一個最具爭議的職業出現在律師。在美國,已經有輔助程序幫助法官斷案,幫助律師書寫起訴書等。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在不久將來,人工智能將代替法官與律師,而AI不具備情感,不參與人類社會生活,他們的判斷會更加的公平。事實是否真正如此呢?我們來談談AI與法律行業。
面對堆積的卷宗,人類接受案件可能會花費一天兩天甚至更長時間,而AI通過文字瀏覽,語義判斷,給出初步結論,可能只用花費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時間。在案情初步分析,檔案管理等工作中,AI比人類更加出色。人類的獨特性即在于獨立的思考與創意,將復雜的流程,管理,歸檔等步驟讓AI去完成更有助于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有關AI在法律斷案中是否比人類更出色,我認為并非如此,法律的存在是一條動態紅線,不僅是規定了公民的底線,也是對于社會的規范,法官與律師在每一個案件的辦理時,不僅僅是對案件本身的裁斷,更是讓法律更加完善,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在這樣的社會生活中,人類比程序更了解人類。
可以預見,在未來,AI與人類并非對手。AI幫助人類更好的做信心管理與基礎瀏覽檢索,并為人類提好的解決方案。而人類依托AI更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隨著AI產業的蓬勃發展,更多與AI相關的職業會相繼出現,比如已經出現的自動駕駛訓練師,AI神經科學等等。
人類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能夠讓自身立于不敗之地的是擁抱變化,無論環境,社會如何變化,人類總能在變化中找到平衡點,尋求持續發展。AI的時代已經到了,你是愿意坐車享受還是成為一個憂心焦慮的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