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應該是什么感受?

兩年前的一天,翻看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位朋友分享文章,于是發消息打趣道:你上學時不怎么愛學習,怎么現在讀書讀的這么起勁?朋友回復道:上學那會,我只是不愛讀課本上的書,其他課外的小說雜志可沒少讀,嘿嘿。

是啊,他說的情形我瞬間就領悟了,因為這種情況幾乎在每個中國學生的身上發生。為了功名(高考),我們不得不死啃書本的知識,其實暗地里大家對那些東西都厭煩的不得了,畢業后恨不能一天就都還給老師了。

書不該是這么讀的,教育育人其實本來也不想這樣。十一期間,聽羅胖講了一系列唐詩賞析,突然覺得自己十幾年的語文白學了,其中一首唐詩是這么解析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我四歲的女兒都會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翻譯成普通話是“朋友,請喝盡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寥寥十幾個字,里面蘊含著巨大的情感,當初學這首詩時,也能體會到一些作者的情緒,但是前兩句寫景的描述固然也同樣精彩,可是和最后一句相比,就遜色不少,也不是老師講的重點,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但是,這里有一個字需要額外的加以注意,“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更”字,它有一句潛臺詞,就是這杯之前已經喝了很多了。喝這最后一杯酒的原因是西出陽關無故人,那么喝之前的若干杯的原因呢?仔細想想,前兩句就不只是單單寫景那么簡單了。

第一杯,我們為了這渭城朝雨干一杯;

第二杯,我們為了這青青柳色干一杯;

……

最后實在是找不出原因了,那就為了西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再干一杯吧。

這么解釋,全詩才是一個整體,而前兩句不只是寫離別之景。這一個小小細節藏在詩里,能挖出來肯定讓人魂清氣爽,文學里也藏著大邏輯呢。要是當初也這么學語文,可能就不會覺得語文那么枯燥乏味了。

最近老婆教女兒數數,小家伙二十以內已經數的不錯了,不過往一百數時,總會出錯。有兩處特別明顯,她往往數到29,接著就會數40,39之后就會數50。一遍一遍,女兒總是記不住,于是老婆架起耐心,早一遍晚一遍的不斷幫女兒強化記憶,還細心給女兒講2之后是3,所以29之后應該是30。

道理看似簡單,女兒其實沒懂。但是一遍一遍不對,每次都挨批評,我發現女兒對數數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因為數數已經成了繁重的學習任務,而不是有趣的東西。

這種狀態讓我著急,趕緊停止了女兒學習數數的進度,不過有時候,我會引導她去數她得到的獎勵粘貼,或者是舞蹈班的積分卡(她攢著想要換取一套白雪公主文具),這些時候她都很興奮,有時輸錯了,我也當沒聽見,只要她感興趣就好。

上一輩的人,感覺能學習不容易,可以改變命運;我們這一輩的人,大多感覺學習痛苦和累;希望下一輩孩子們,真心可以感覺學習是愉快的享受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