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感,悟
文/vince_vip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記得《遇見未知的自己》里有一句話特別熟悉:“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是的,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與其他人的關系,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
前段日子,無意中翻到張德芬的書《舍得讓你愛的人受苦》,看了一部分,受益頗多。
001 愛自己,接納自己的情緒。
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女記者發現自己的男友出軌后選擇跳樓自殺,多美好的生命就此玉殞了。她應該是沒有很好的與自己的情緒相處,用極端的方式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多美好的年華,就此終結了。生命誠可貴,萬萬不能隨便拋啊。
想起自己會因為一些事鬧情緒,心里不爽快。這個時候情緒就會蔓延全身,干什么事都不帶勁。嚴重的時候就無限壓抑自己。看到張德芬老師的書后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開始與情緒做朋友。把靈修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從小事練習與情緒待在一起,看著它、安撫它、陪伴它,認可它,用痛哭一場和出外看一場美景等來消化它。記得以前感情受挫,總喜歡用自我封閉來解決,現在想來,那是不對的發泄出口。
平和的接納它的存在,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親愛的,要不試試吧?
002 ?天真,成年人也可以有。
常常外出辦事被人追問年齡時都會把我猜小,每當這個時候我內心暗自竊喜:哇,我那么年輕呀。
回想畢業到現在,吃過虧,上過當,掉過坑,可我自認為還算比較天真的活著。容易相信,容易感動。
這樣說來,難免會招人吐槽:“你都多大了,還自認為天真。你確實天真,容易被騙”。也確確實實被騙過,騙錢,騙感情。可我不也走過來了么?眼淚在黑夜,笑容在白天,我內心有個小小孩存在呀。
誰不是從無憂無慮的小孩長大的呢?只是有的人在成長中裹上了厚厚的防彈衣,以防受侵,讓內在的小孩躲在了陰暗的角落。身體長大了不一定意味著心里長大了。
所以,我們要與內在的小孩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它激發我們那顆童心未泯的內心,去歡暢的感受生活所帶來的喜、怒、哀、樂。
多久沒有真情實意的表露過真心了?多久沒有酣暢淋漓的哭過了?內心的小孩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忽略它的存在了。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生活本該如此簡單,可我們在行色匆匆中不自覺的就成了“裝在套子里的人”。
003 非暴力溝通適用于任何關系相處中。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以前沒意識到,現在確有深刻感悟。
想想自己與父母的交談,想想自己與愛人的吵架等等,我們是不是無意識的就運用了”暴力“呢?賭氣、冷戰,語言攻擊。在痛苦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找不到快樂的出口。
怎么辦呢?嘗試嘗試用“非暴力溝通”去解決問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在交談中,我們可以客觀地陳述事實,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提出適當的需求及具體的請求,按照這個過程來交談,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我在學習和感受的路上,要不要一起呢?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靈修這條路長,我們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