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不請你到家里來?

文 | 壹默了然


01

這些年,搬了幾次新家,每逢朋友們說要來慶祝喬遷之喜,我總會一一婉言謝絕。

不是不熱情,非至親,非密友,我不習慣請人到家里來。并非家里局促,哪怕家里再大,再便利,那是我的私密空間,不愿意把它弄成鬧哄哄地待客場所。

因為這個習慣,也不可避免受到過很多誤解。

有次,遠方的親戚來上海玩,我從機場接回他,安排他入住事先訂好的酒店,讓他稍事休息。傍晚和家人一起請他在酒店吃飯,知曉他的出游意向后,給了他一些建議和調整。酒店就在我家附近,步行5分鐘的距離,陪他出行也很方便。

親戚當面沒說什么,回去后據說很生氣,說我禮數不周,嫌棄他,家里明明空著也不讓他住。

或許你覺得不去住酒店可能是覺得酒店太冷漠,沒有和親人的感覺在一起更好,有家味兒。我們是親戚,也歡迎你來玩,但大家生活習慣有差異,除了不安排你住家里,其它該熱情招待的我一樣也沒拉下,酒店的費用也是說好我支付的。我可以理解你的不理解,但每個人對家庭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什么。

或許我是不稱職的親戚,我想我在親戚中的口碑很一般,我也不需要你來夸我親切隨和好人緣,我只要維護了家的自由舒適和安寧,就夠了。

家本是私密空間,一個家庭成員的親友來了,避免不了要圍著他安排這安排那,陪聊陪玩沒話說了還得陪看電視,生怕照顧不周。所有家庭成員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擾,父母無法安心休息,孩子無法安心做功課,自己固有的生活節奏也會打亂。

既然外部市場有那么多地方供我們聊天喝茶吃飯聚會住宿,為什么一定要往家里引呢?

保持點獨立空間不好嗎?再好的親朋好友,在你身邊,也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如你一個人自在。

后來,我媽顯然扛不住來自親情層面的輿論壓力了,怕親戚們背后說閑話,勸我以后帶親戚回家住。

我說,你也不想把家里變成招待所吧,你也不想因為這些影響我們的私人生活吧?我們禮節到了就行,立好的規矩不要因為外力因素就輕易破了,剛開始大家肯定彼此不習慣對方的習慣和思維,慢慢也就習慣了。

日子是自己的,舒不舒服又不是建立在別人的眼里的,面子和舒適,我還是選擇舒適。


02

我不喜歡在家里待客,也不喜歡去別人家里作客,更不提留宿別人家里。

逢年過節去探望異地的親戚朋友,必先定好周邊的酒店,即使對方再三熱情相邀住他家,我也不會留宿。我覺得這樣會互相打擾,大家都會不方便。

我這人本來就有生活潔癖,出差旅行回家,進門第一件事情,就是鉆進浴室洗澡,把上上下下的衣服都仍進洗衣機,然后才能安心做其它事情。連最喜歡的書,也不喜歡去圖書館借,習慣自己買。碰到絕版的,可以買復印書。市場上實在買不到的,只能去圖書館借,必定在那里消毒好才帶回家。

有些朋友喜歡在家里待客,自己燒幾個拿手菜,三五好友圍坐一起,其樂融融。我有個朋友,是個烹飪高手,喜歡自己做飯、烘培,各式小菜、甜點、飲品樣樣拿手,手藝堪比飯店大廚。朋友們很喜歡在她家吃飯,她也喜歡請朋友來家做客。

我也覺得那樣確實不錯,煞是羨慕,只是我學不來。一則我不會做飯,在飯店請客更為合適。二則我家不喝酒,家里也沒有存貨,還不如酒店方便。

我無法想象,那些做飯的準備工作和事后的收拾工作,完全會打亂家里的座次常規。既然現在外面服務業那么發達,為何不各取所長。


03

看到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一書中說,她和她先生回家也是各回各的書房,我深以為然。

我們走過很多路,聽過很多歌,遇見很多人,到最后,都要面臨真實的自己,孤獨的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安靜而獨立的空間,那不僅僅是物理空間,更代表一個人的心理空間。在這個舒適而安全的空間里,我們可以安心做自己,可以邊做雜事邊聽音樂,也可以蝸在沙發上看看書,坐在窗前發發呆,哪怕對著天花板發呆,心里也是愜意無比。

獨處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出門,絲毫不會覺得空虛寂寞冷,反而感到自在。

家是唯一安全的港灣,尤其是受傷后,更需要獨自在家里休憩和調整。那個時候,電話都仿佛是侵入者,寧愿等它呼叫停止后安安靜靜地回復短信。

家是屬于自己的地盤,把干擾降到最低,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如果因為這點讓你感覺矯情了,感覺不舒服了,只能說我們求同存異,我也不會為了順從你的觀念而扭曲自己。

合作在外,私密在家。要熱鬧,我們相約外面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當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是一種很美好的時光,這段時光里我們就像一個小孩 當你看到他時,你會感覺整個世界都不重要了!世界...
    井哇之心閱讀 258評論 0 0
  • 不是黑夜,是黃昏,在心中會有迷迷茫茫的地方,只要勇敢的say 拜拜,就會不在迷茫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TFBOYS墨籽閱讀 27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