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眾人覺得好的,我們就認為好,但身處其中的不適應和別扭只有自己知道。我們曾經那么害怕與眾不同。一直用“大家都一樣”來掩飾真實的自我。后來,長大后才發現,人各有不同。
有的人適合當班干部,自己既得好處,也服務群體。在大學里當班干部,益處很多。例如入黨,獎學金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獎,還有一些其他的活動獎項等。當然自身也要優秀。
但是很多人眼紅這些好處,卻忽視了班干部的職責和辛勞。作為學委,在老師和同學之間為交作業的事多方斡旋,在期末考試之際因參加一些黨知識競賽而焦頭爛額。作為班長,班里大小事務親力親為,一方面要遵守學校領導的安排,一方面要顧忌同學情誼。
而要不要競選班干,這主要與個人性格有關。據我的觀察和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初步判斷適不適合當班干部。
1,獨樂or眾樂
因個性不同,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喜歡群嗨。就我而言,我更喜歡一個人學習,寫字,喜歡小圈子里的聚會,尤其喜歡一兩個好友吃個飯或者散步聊天。而大型的聚會和游戲我往往不太喜歡,覺得太嘈雜。
而有些人是一個人會不自在,喜歡一群人一起玩。比較容易結交朋友,有廣泛的共同愛好。在大型活動中感到快樂和能玩起來的。交友比較廣泛。
用一般的話說,也可以用內向和外向區分。內向的人注重向內探求,重視內心體驗;外向的人注重向外探索,重視外在經歷。當然內向和外向并不是絕對的,一個人有開朗話嘮的時候,也有一個人安靜沉默的時候。
如果性格偏外向,渴望和許多人交流,喜歡大家一起玩的人可以嘗試當班干部。如果是有自己的小圈子,在志同道合的人面前才能侃侃而談。喜歡獨處,不愿去處理太多雜事的人就不太適宜了。
2,自律or律他
“嚴于律已,寬于待人”,這句話從我初中當班干部起就一直是我的信條。可惜至今沒做到后半句。在我嚴于律己時,對他人也很難寬容,在做事方面十分較真,時間觀念極強。
初中時,在鄉鎮中學,學校管理比較松懈,老師對學生使用暴力是常見的事。當時班里有個女生多次違背紀律,屢教不改。而我因為成績還算好當了班干部,每次輪到我值班那天就很頭疼。要把不遵守紀律的同學名字記下來,而我在多次提醒她后,實在忍無可忍記了她的名字。
后來,班主任找她談話。雖然鄉鎮中學老師會打學生,但不打女生,也不會一點小錯就動手打人。她回來后揚言周五放學要打我一頓(當地鄉鎮人比較囂張,仗著家里是當地的,有些痞氣)。而我,也幾次三番地向班主任遞交辭呈,表示不愿意當班干部,但是被否決。
后來,那女生沒有找人打我。不過我當時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后來聽說是因為有同學勸阻說不要計較。其實我當時已經十分厭煩當班干部了,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還吃力不討好。
也是從那時候起,才認識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是個怕麻煩的人,喜歡做好自己的事,對于其他人的事不怎么熱心。我是個自律的人,卻不是個能律他的人。喜歡安靜地做好自己的事,不愿去管理別人的事。
3,遵從本性
人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執著于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們往往按他人的標準生活,選擇,最后卻沒有得到說好的快樂。道理聽太多,卻過不好一生。因為道理是他人的道理,而生活是自己的生活。不偏聽偏信,不固守自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不當班干部太可惜,但只要有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終將不會辜負大好時光。不當班干部的我,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對于即將結束的大學時光感到無怨無悔。
大二實習完,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以后想走的路。大三一年努力學英語,通過四六級考試,同時考了計算機二級和會從,大三結束的暑假期間完成論文初稿并發表學術論文以及準備考研。
雖然未來還是不可知,但是我已經不再羨慕別人,也不羨慕當班干部的種種好處。而我也意外的成為了同學眼中勵志的榜樣。
當不當班干部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深刻的認知,并且努力朝著目標前行。人生路有很多種,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