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宮3》是《大故宮》書系的終結版,讀了《大故宮》和《大故宮2》,不可不讀《大故宮3》。與前兩冊書的側重點不同,但《大故宮3》延續前兩冊精彩內容,將視野集中于對明清最高權力斗爭有巨大影響的皇室宗親,及密切影響宮廷政治生活的宮女太監,詳解其成敗關鍵與命運走向;透過對御藥御膳的解析、國寶文物的品鑒,真實地再現了一個縱橫捭闔、飲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宮廷世界。同時,閻崇年還走出紫禁城,把三山五園、避暑山莊、沈陽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及與之相關的壇廟寺院、皇家園林、行宮陵寢等,納入故宮姻系,并以此為脈絡,透徹解析綿延千百年的封建帝王族系、機制構架、社會人文、文化淵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風等。
《大故宮3》延續前兩冊內容,將視野集中于對明清最高權力斗爭有巨大影響之皇室宗親,及密切影響宮廷政治生活之宮女和太監,詳解其成敗關鍵與命運走向,并透過對御藥御膳之解析、國寶文物之品鑒,真實再現一個縱橫捭闔、飲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宮廷世界。第三冊還走出紫禁城,帶您進入三山五園、避暑山莊、沈陽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全景呈現“大故宮”。
《大故宮3》的最大看點,閻崇年直言不諱地用“填補空白”來概括。如鄭各莊康熙行宮和理親王府開工的滿文歷史檔案,就是在臺北故宮找到的。書中有一節考證了康熙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的府第。閻崇年說:“王府地址是清史的空白,我特意查閱了北京和臺北兩方面的滿文檔案,終于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據他考訂,王府地址在昌平北七家鎮鄭家莊,那里有城墻、護城河遺址。不過,當年閻崇年在當地考察時,卻有人告訴他這是吳三桂的府第,“我當然不信。吳三桂的府能有城墻、護城河嗎?再說他在北京也沒有府宅”。現有的漢文難以查到蛛絲馬跡,只有靠滿文解難。為此,閻崇年于2009年專程去了臺北故宮。他回憶說:“我查到了一份滿文檔案,詳細講了護城河,行宮、王府描述得非常詳細。但是孤證是不行的,必須有佐證”。在臺灣難以找到旁證材料,閻崇年又轉回北京,“因為對清史特別熟悉,我知道從哪里著手。我直接去查內務府檔案、奏銷檔案,終于找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工程興工的滿文奏折及朱批”。開工和竣工的檔案完全能對得上,閻崇年終于把理親王府地址這一歷史謎題解開,“這個事兒就算敲定了,我請來清史專家,大家都說沒問題,這填補了清史空白”。
讀完《大故宮》系列三本滿載明清兩朝歷史的書,我還不夠自信去說我已經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我只能說我讀完這本書后對明清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一直覺得歷史學這門學科的研究是艱難的,孤獨的,很多學者(不管是哪個領域)一輩子可能之攻克了一個問題,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沒法自己的新研究結果,或者證實一個疑團,但同時又是幸福的,快樂的,他們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教化大眾,傳播知識,這就像在懸崖絕壁上綻放的花,燦爛在艱難的絕境中,堅定而溫暖。
閱讀標簽:故宮? 明清歷史 ?國寶
推薦閱讀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