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晨同學
01
看《前任3》的時候,以為自己會像很多女孩一樣,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可是我沒有。就好像全片制高點都集中在那一聲聲“林佳,我愛你”“林佳,我愛你”中,我才流下一行熱淚。
在進入電影院前,我大致看了一下簡介,粗略地了解了背景,但這些遠不足以讓我覺得震撼。以至于走進影廳的時候,我仍然覺得它和之前我看過的文藝片一樣。可是我錯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我看到一半就想要二刷的電影,一部我走出影廳時心里五味雜陳,卻像是尋到一股力量的電影。
電影開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會還有勇氣前來?”伴隨著影片的發展,這不由得讓我開始回想自己近半年來的各種自我否定,痛苦和不快樂。
直到影片回到1923年,時任清華教務長的梅貽琦與他的學生吳嶺瀾的對話,讓我醍醐灌頂。
梅貽琦找他談話,向他的學生分析:“你國文和外語滿分,物理成績連上榜的資格都沒有,怎么偏偏選擇了實科(就是現今的理科)。”
他說,因為最優秀的學生都選擇了學實科。
梅貽琦接著問他,求學的目的是什么,問他對自己是否真實。
很顯然,吳嶺瀾因為別人的誤導“最好的學生都念實科”而學了自己并不喜歡的理科。他的回答也只是“我并不關心是否對自己真實,我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我心里就踏實。”
梅校長說,“你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真實就是,“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02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剛剛過去的2017,尤其是近半年來的自己,總是莫名就想要流淚,總是會有那么個時刻想要逃離人群,尋一處無人打擾的角落哭個痛快。
我知道,所有痛苦的來源都是那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天,我加入了學生會,我進到了自治委。
我就像1923年的吳嶺瀾一樣,只因學校里最好最優秀的學生都加入了學生會,都在這里成為了更好的人。
可是我漸漸發現,這不是我要的大學生活。我的時間也不再只單單屬于自己,我開始害怕打開手機,開始抗拒那隨時都會蹦出來的群消息。因為任何一條通知都會讓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事情而投奔于組織當中。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我開始回想那個站在校學生會招新的攤位前停下的自己。其實早在之前就有聽過說校學生會是個大染缸,很復雜,靠關系,講手段。而可笑的是,橫幅上寫著“一切為了同學,為了同學的一切。”
是,從那之后,我做什么都要事先計算好時間,盡量趕在開會前結束自己的一切私事。我開始想要三頭六臂,也越發覺得一天24小時的匱乏。
我迷茫了,我開始猶豫了。我問自己學生會的工作讓我開心嗎?我見識到的優秀的人是否都加入了學生會?這會是我想要的嗎?
重返影片,那個曾經問梅校長什么是真實的吳嶺瀾,隨著清華南遷來到了云南,在給學生上課時,他回憶起泰戈爾那天的演講對他的影響,他說: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看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什么不快樂,又因為什么而痛苦。我承認自己就是那個當面笑哈哈,轉身進了廁所就能哭成傻逼的一個人。
我照顧父母的情緒,害怕讓他們失望;我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害怕成為那個被孤立的人。
太多太多......
我累了。
大多數時候,我只想遠離人群,周遭太多張面孔,太多張嘴臉,你不知道哪一個說的是真話,哪一個轉身又對另一個人說起你的不是。
只有獨自一人時的思考,讓我一點一點打開胸腔,去傾聽來自心房深處的吶喊。
對不起,讓你難受了這么久。
我考慮到了所有,卻唯獨把自己忽略了。
03
說到底,為什么總覺得快樂越來越難得?是飯不好吃嗎?還是昨晚的自拍沒有喜歡的小哥哥點贊?其實都不是。
如果你想要尋到答案,沉下來問問自己,心會告訴你答案。
這是個快節奏的社會,人人都渴望成功。干著一份大家看起來不錯的工作,談著一場說不上很好但也不壞的戀愛。
所以當我看到毀容的王敏佳說不敢閉眼,閉上眼就會覺得自己在往下掉。陳鵬的回答讓我積攢在眼眶中的淚,終究還是沒崩住,奪眶而出。
他說,“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的有多深,我會一直在下面給你托著,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
我看著熒屏,我聽著這每一字每一句,都有著你的影子,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去流淚。
那一刻,面對真實,面對你,我都是那個永遠的懦夫,我沒有努力去爭取同時又硬生生地把你推開。
那一刻,我就像“李想”一樣,面對逝去的王敏佳只剩無盡的懺悔。
電影演至此刻,黑暗中已然能夠聽到啜泣聲,我大概知道那個哭泣的人就坐在我左前側。想到同樣也有人因此而被觸動,我流的淚更多了。
為遠去的你,還有那個做錯事的自己。
04
兩個小時的影片,我覺得自己賺到了。
電影結束,有一部分人起身離去,但更多的人,只安靜地坐在那里,等待彩蛋的出現。
短短幾分鐘的彩蛋,讓在座的我們不時發出一陣又一陣的贊嘆。我知道,我們盛贊,不是因為出現了多少名人,而是因為它讓我們這些普通觀眾一樣看到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師,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在上課學習,教書育人,真實地生活。
正是這樣一代豪杰在精神上不斷地追求,在學術上不斷地求精,終于成就了一段永不褪色的傳奇,終于“立德立言”。
后來,我在知乎上了解到。“無問西東”出自清華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我們的前輩,已經身體力行的向我們詮釋了這八個字,不計較得失,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
即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在這樣一個令人傷感的時代,我們仍舊會被各種誘惑所迷茫,仍舊要面臨大大小小歲不能決定生死但卻足以改變命運的選擇。
親情,友情,工作和愛情。哪一個我們不是都想要極盡所能地達到最好。只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將自己置身于忙碌中,來換取一種麻木的踏實。而麻木是踏實的影子,至于真實,早在日復一日的蹉跎中消磨殆盡。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影片中最后出現的那十六個字: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正是這些,讓我尋到一股來自內心深處的力量,促使我寫下這些文字,以此共勉。
希望,
你也是。
簡書大學堂無戒90天挑戰訓練營第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