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桌游《冷戰熱斗》策略分析之太空競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數十年的“冷戰”,盡管這種冷戰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是局部的武裝沖突持續不斷,背后究竟有多少大國推動的影子,人們各執己見。


桌游《冷戰熱斗》就是一款以此為背景的游戲,兩名玩家分別扮演美國和蘇聯,對歐洲、亞洲、中東、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施加影響力,試圖控制和支配這些地區。這一桌游上市日久,長期在BGG的桌游排行榜上占據冠軍之位。今天筆者就來談一談它的游戲策略。

盡管政治和軍事斗爭是《冷戰熱斗》的主要著眼點,但是其他層面的斗爭也并非毫無意義。代表經濟斗爭的卡牌“北海石油”可以讓美國增加一次行動機會,財大氣粗,在同一時間內做的事情自然也比對方多。而代表文化斗爭的卡牌“美國之音”——也就是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市場推薦的VOA(Voice of America)更是可以大范圍地削減蘇聯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斗爭,那就是科技斗爭。

說到超級大國的科技斗爭,大家可能會首先想到核戰爭。但冷戰之所以是冷戰,就是因為核戰爭從未開始。一旦美蘇雙方互相投擲核彈,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到來。首先引發核戰爭的國家,會直接輸掉冷戰。

不過,本文要講的是另一種科技斗爭——太空競賽。《冷戰熱斗》的太空競賽不像《文明》系列,可以移民火星甚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球,這里的設定更少浪漫主義而更多依托現實科技的發展路線。

在高手的對局之中,絕對不會有人把太空競賽推進到8級(即最高級),事實上,很可能到最后都不超過4級。究其原因,在于太空競賽所帶來的勝利點數實在不多,而技能優勢過于間接——兩次太空競賽對場面沒有直接影響;頭條牌先亮出來又怎么樣呢,你還是沒辦法優先結算頭條的計分牌;在回合結束時棄掉一張再抓一張有可能還是對手的強牌;即使是達到8級獲得第四個技能,也不過是每回合多出一張牌,這個技能還會和上一個相互抵消。

然而,嘗試太空競賽所消耗的卡牌點數,可是實打實的。如果你每輪將兩張手牌用于太空競賽(在對手尚未到達這一技能方格的情況下),那么只要兩個回合,對手恐怕就足以在其他地區持平的情況下控制一個大區域(亞洲/中東)或者支配一個小區域(東南亞),如果你這么玩四個回合,那么游戲也就不會有第五回合了。

話雖如此,太空競賽也有它的積極一面,對于那些對手陣營的強效卡牌,用太空競賽放逐,是一個最為安全穩定的解決策略了。你不能期待著每次都有對方封鎖你然后你棄掉穆斯林起義/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那么,哪些牌適合太空競賽呢?

首先讓我們探討幾條原則:

原則1:不要把雙方都可用的牌送去太空競賽

人們顯然懂得,不要把自己陣營的牌送去太空,但是有些人認為雙方都可用的牌可以送去太空。

并非如此,不管這張牌帶星號還是不帶星號,觸發它的事件/行動點數的收益幾乎肯定比太空競賽高。

為什么我不說“絕對肯定”呢,因為在一種極端情況下,你應該把你的牌送去太空競賽:你有分數優勢而對方有場面優勢,且對方正在謀求在某一區域達成控制甚至支配來扳回分數,且你的手牌面對這種不利情況無能為力。這時候你可以嘗試通過太空競賽得到最后的2分或者3分,提前獲取比賽的勝利。

原則2:其他條件一定時,優先把不帶星號的牌送去太空競賽

帶星號的牌之所以只允許使用一次,就是因為它過于強大。如果美國每回合使用一次馬歇爾計劃,那么蘇聯在西歐就不會有任何還手之力。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圍內,盡量讓對手的星號牌一次結算,永不再來。而不是給對手一個抓到它的機會。

然后我來說一說我心目中應該盡早扔進太空競賽的牌,或許并不全面,歡迎補充:

1、冷戰晚期的“東歐動蕩”

從三個東歐國家各移走2點蘇聯影響力,會讓蘇聯的境遇下降到“存在”甚至更糟。眾所周知,歐洲是六大區域中最重要的區域,在這樣一個區域被抄家,是任何一個蘇聯玩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if !supportLists]2、[endif]去殖民地化

這張牌的效果是在任意4個非洲和/或東南亞國家各加入一點蘇聯影響力。對于非洲和東南亞這種穩定系數普遍不高的地方,這基本意味著直接讓蘇聯控制住2~3個戰場國和1~2個非戰場國,這一張牌的負面效果,美國需要花2~3張牌去彌補,實在可怕。

[if !supportLists]3、[endif]去斯大林化

蘇聯分配4點影響力到不受美國控制的國家,同一國家不超過2點。這張牌是蘇聯進入中美洲/南美洲的重要手段,也是讓自己歐洲以外的區域從“存在”上升到“支配”的利器,不可掉以輕心。

[if !supportLists]4、[endif]美國在中東劣勢時的“石油輸出國組織”

蘇聯每控制一個下列國家就獲得1VP:埃及、伊朗、利比亞、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海灣諸國、委內瑞拉。這是一張蘇聯單方面的記分牌。如果這些國家的控制權在美國或者當地,那自然無須懼怕。但是如果在蘇聯,那么也許他下一回合就要打出“戰爭游戲”了。

[if !supportLists]5、[endif]困境/捕熊陷阱/遏制政策/越南起義/勃列日涅夫學說這些牌的描述我不再一一列舉。其共同特點在于,會讓對手在本回合的余下時段獲得好處,或者讓自己在本回合余下時段舉步維艱。當然,它們都是帶星號的,如果你能把它們放在回合的最后一張打出,它們帶來的損失會降到最低。但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還是考慮扔它們去太空吧。

[if !supportLists]6、[endif]烏蘇里江沖突

卡牌效果:如果蘇聯擁有中國牌,將它正面向上地交給美國。如果美國擁有中國牌,在亞洲增加4點美國影響力,一個國家最多增加2點。

這三點行動點數,很難彌補它給蘇聯帶來的強大破壞。它顯然會極大破壞蘇聯在亞洲的布局。如果,你一回合頭條之后第一張牌進行伊朗政變,可以封鎖住美國從中東進入西亞的渠道,但是這張牌會毀掉這一切,讓美國在印度、巴基斯坦、泰國等地蠢蠢欲動。

[if !supportLists]7、[endif]美國之音

卡牌效果:從非歐洲國家移走4點蘇聯影響力,每個國家最多2點。

這張牌和“去斯大林化”效果幾乎相反,一下子就可以剝奪蘇聯在4個國家的控制權,而且幾乎什么時候用都穩賺不賠——之所以說是幾乎,是因為在極端情況下,蘇聯在歐洲之外并沒有4點影響力可供移走,不過如果冷戰中期的蘇聯只有這點本事,那早就應該投降了吧

[if !supportLists]8、[endif]推倒柏林墻

卡牌效果:取消/禁止德國總統勃蘭特作為事件打出,在東德增加3點美國影響力,可以再歐洲進行一次無償的政變嘗試。“無償的”!在核危機狀態常年推到2的情況下,一局游戲中歐洲可能也就只有一次政變而已。一次無償的嘗試即使沒有意大利易主,也絕對足夠強了。而東德的3點美國影響力,更是直接構成了“美國控制歐洲”的威脅。

[if !supportLists]9、[endif]冷戰中期的“傀儡政府”

卡牌效果:美國在3個雙方都沒有影響力的國家各增加1點影響力。如果蘇聯利用越南起義封鎖了美國從澳大利亞進入東南亞的渠道,這是一張沖進東南亞的好牌,同時它也可以影響到非洲的控制權。不過如果是在冷戰后期,恐怕很難有什么值得占領且雙方都沒有占領的地方了。

[if !supportLists]10、[endif]社會主義政府

卡牌效果:從西歐移走3點美國影響力,一個國家最多移走2點。在鐵娘子出現后不能再使用。這張牌即使打出來也不過是用3點行動點彌補被移走的3點影響力,放到太空競賽里算是聊勝于無吧。什么?你說這3點你不補?拜托,對于美國來說,無論是失去西德還是法國的控制權,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總書看的還不錯,編輯的評論是說前半部吳摩西為了尋找養女出走延津,然后養女的兒子牛建國為了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
    黃詡閱讀 586評論 0 0
  • 一個人的夜,總是那么孤單,那么落寞。如果當初沒有選擇放棄,是不是就會不一樣呢?我是說如果。 腳下的路已然沒...
    尛小小2017閱讀 368評論 0 0
  • 1 藍舟是個女漢子,喜歡自稱爺們,藍舟其實不愛抽煙的,卻總是喜歡在褲兜里揣上一盒劣質的520,我問她為什么。...
    骨魚閱讀 868評論 0 8
  • display:none(隱藏) display:block(顯示) dis...
    魔王恩閱讀 38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