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證券投資顧問勝任能力考試)成績出來了,68.5分,又是一次性通過。鬼知道我在考前才做了5套模擬題,考試時前2道題目我都不會。但是對不起,吳捕快實在沒有秘笈,更沒有好的經驗,只是勉為其難的交一篇作業。尋寶請另往他處,但是備考的故事可以匆匆瀏覽一下。
吳捕快參加基金、證券從業考試純屬偶然,我曾在5-6月份的36天連過四門除了偶然,還要加上運氣,事后卻被一些朋友戲稱為“考霸”或“學霸”,但我知道我從來都不是學霸,更不是考霸。新的一輪從業考試又將開始,一些朋友紛紛來求“秘訣”,強烈要求我傳經。但捕快實在沒有秘笈,只好將我的備考故事講一下。
報考基金從業考試純屬偶然。捕快買過基金,也炒過股票,但從沒想到過要參加基金和證券的資格考試。先前在申請頭條號自媒體的時候,我最初選擇的是財經,頭條號要求我提供相關的資格從業證書,我提供了我在江南時報、現代快報發的專欄文章,但兩次都被退了回來。四月份的時候,證劵基金協會要求所有基金公司上至老板下至銷售都需要有基金從業資格證才可以從事基金工作,于是各種后臺老板尤其是各種名人參加基金從業考試紛紛落馬的新聞刷屏朋友圈。捕快自是好奇,于是就報了名,然后在網上買了教材和試題。我那時剛換了單位,平常工作還是蠻忙的,自己工作比較認真,又時常加班。偶爾擠下的時間,寧可看些亂七八糟的書,也不愿意看那些枯燥的考試資料。
(捕快當時在讀的書目,更多可以關注公眾號:捕快亂翻書)
直到考前2天,才算是正式開始備考,但已經沒有時間看書了。我那時打的如意算盤是考過一門就是勝利。當時統計結果顯示法規比基礎知識更容易通過。有個段子說,大家知法守法意識較強,就是操盤能力太差。于是,我就準備法規的考試了。看書沒有時間了,那就直接拿了一套模擬試卷去做,第一套成績39分,第二套感覺有了進步,結果一看43分。第三套試卷就沒有再考,直接看習題,對答案吧。第六套模擬成績51分,就這樣,我進了考場。法規成績是69分,四個科目中最高的。
法規考試是從9:00-11:00,我10點左右交了卷。然后找了個教室開始看基礎知識模擬試題的答案。對,不看考材,不看大綱,不看試卷,只看試題答案。就這樣,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我把6套試題一口氣看完,期間去了一次廁所,沒有時間吃午飯。一點鐘過去,我才去考場,遲到了10分鐘,但還在許可的范圍內。
我抱著見見基礎知識真題的想法開始隨意答題。期間感覺這題我會,那題也會,不知什么時候感覺到自己有把握的題目很多,有45-50分的樣子。那時,我突然有了能過的想法。于是,我開始認真思考那些模棱兩可的題目,用排隊法去掉兩個不可能的錯誤答案,準確率從25%上升到50%了。算上一點都不會的題目也有25%的概率。65分的成績也在意料之中了。
基金成績出來后,我萌生了再考個證券從業資格玩玩的想法。當時我想基金和證券的法規有一些應當是相同的吧,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自己多少也算熟悉一些,那就趁熱打鐵吧。拿到輔導材料,才發現根本不是一回事。我想我需要好好準備一下,計劃把那本輔導材料(不是教材)全部看完,但是公司法部分沒看完就看不下去了。證券法規的第一部分就是公司法,是基金法規中沒有的。雖然自己20年前學過公司法,但估計全都還給老師了。日常工作中,可能會接觸些皮毛,但離考試內容差的太遠,幾乎完全不同的內容。于是我故伎重演,從做試卷開始,但兩個科目的試卷都沒有做完,甚至有一套做完連答案都沒有時間去對。
考試當天,單位有一場重大活動,考前兩天一直都在單位加班改領導發言材料。上午的活動延時結束,我又沒有午飯可吃,匆匆忙忙去趕考。下午一點鐘開考,那時我還沒到學校大門。但是法規通過沒有問題,畢竟我是知法守法的好股民,67分。
下午兩個科目的考試間隔只有半小時,我仍舊提前一個小時交卷,找了一間教室繼續看我的試卷答案。準備得太不允分了,這次我沒有時間突擊,而且那段時間,我在讀各種各樣的書。在考試中我胡亂猜測,這次能過,除非得到幸運女神的青睞。
是以,我在考完試后,拍下了考場大樓的照片。路過獅子像的時候,我對它悄悄說,看在我們都是獅子的份上,讓我過了吧。感謝幸運女神眷顧了我,63分。一道題目的差距,過與不過,就在做某次判斷的一瞬間。
故事很長,有啟發嗎?
這種資格考試,除了運氣,就是平常的積累了,否則,我是不可能在幾乎沒有看書的情況下四門科目一次性全過的。成年人的學習要拋開過去的考試思想,不能再像學生一樣,為了考試而學習。畢竟,這種考試式學習對自己的工作和從業的指導意義不大。
如果真的想要從事基金、證券業務,捕快認為,這種從業考試90分以上才算是及格。好在,我不是證券或者基金從業人員,不需要這么高的要求。
但是,如果我現在的崗位如果有從業資格考試,我會要求自己考過90分的,而不僅僅為了那個資格,高呼60分萬歲。因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100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交出一份優異的成績和滿意,應當是每個從業者最基本的要求。我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我當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