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孩出生的那一刻起,學會哇哇哭泣,小手亂抓的時候,焦慮就與生具來。
這時候焦慮的不是這剛出生的兒童,而是初為人母的媽媽。生怕不會照顧,沒有經驗,看不懂寶寶哭泣的表達,怕吃不好營養不夠,怕睡著不小心壓著,什么都怕,你讓她安下心,她也會怕。
這就是最原始的人性焦慮。
小時候記憶中的叔叔,常年在外面捕魚。船一開出去,短則三月,多則半年。
嬸嬸每天都在祈禱著可以平安歸來,但是為了生存,好多青壯年都是出海捕魚,因為是走長線,周期長,但是收入也高,嬸嬸每天擔心也沒辦法,畢竟為了生活嘛。
焦慮擔心,在所難免。
現在的人也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各種焦慮。
最常見的知識焦慮,工作技能焦慮,社交焦慮,職業發展焦慮。
每天買著上不完的課,學不完的各種PPT,焦慮著學了這么多,為什么生活沒有改變,憂慮著懂得了這么多,卻過不好這一生。
職業焦慮對于個人來說,我最信仰的一點。努力干,認真做,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如果在一個地方醞釀久了不發光,也許是方向不對了,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家公司長期發展不了,那我所學到的技能,是否足以適應這社會的需求,我從這里走出去,所帶來的環境發展會不會比這里好,想清楚了這些,做好職業規劃,結局也就改變了。
在一個行業里深耕,我們做不到頂尖,但是努力一點也可以做到出類拔萃。
為什么你會焦慮呢?
這個想起了以前一位老太太的故事,她的大兒子是賣傘的,小兒子是賣草鞋的。
下雨的時候呢,賣草鞋的兒子,就沒人買。老太太焦慮了。
天晴的時候呢。賣傘的兒子,也沒人買。老太太也焦慮了。
如果你類似那老太太一樣的焦慮心態,那不妨拿筆記下來,寫下當時的心境,當時的感受,還有當時想對自己說的話,過段時間,再回去思考這些事情。
當時是怎么樣情緒,我有什么地方沖動了,看著網上的那些各種課程,各種頭銜。他們的教課方式是不是適合我呢?或者是屬于我需要嗎?
不要剛出社會連溫飽都還沒解決,債務還沒還清,就開始網上花錢報名學習理財課程。或許你說財商要慢慢培養,但是培養是建立在你自己經濟獨立的基礎下。
每當我焦慮情緒很大的時候,我都不是恐懼焦慮。
我會思考著是什么原因讓我焦慮,從而再去克服焦慮。
生活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約朋友打球,運動,吃飯,找懂你的人,或者亦師亦友的前輩聊聊天,利用外人的角度來替我們分析事情,借助外力,讓我們跳出焦慮那個圈子,從不同的方向來看事情,都是可以緩解焦慮。
想起我媽經常跟我說的。
從你們出生,愁著你們快點長大,等稍微長大了,愁著你們早點懂事,等你們懂事了,愁著你們怎么還不結婚。。。
這大概就是人一輩子的焦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