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日會和七夕這個古典浪漫的日子相重合,就好像北方人沒想過自己的早餐豆腐腦里會出現一勺糖,觀眾們沒想過在不能被四整除的年份里,還能看到奧運會,中原大地的同胞們也沒想過大街上常見的路標不僅能指示汽車,在這個夏天里也能指引航船。
而我翻開常被遺忘在角落的日歷,也未曾想過,而立之年的標記會這樣突兀地出現在眼前。
(二)
我很少使用臺歷這類東西,倒不是因為自己鐘情于其他記日方式,或是對老一輩見天兒地研究“黃道吉日吉時、今日姻緣財神”感到厭棄,只是作為一名資深懶人,總是常常因忘記翻頁而讓它在桌角獨自吃灰。倘若深夜加班的時候不自覺再瞅上一眼,那孤獨的靈魂對上桌角落寞的身影,便更是一番慘然的景象。
只是記得去年的時候,饒有興味的入手了一本哨位日歷,堅持使用了沒幾天,便又將它束之高閣了,不是因為裝幀不精美,內容不豐富,只是每次撕頁的時候,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都會想起黃渤接受采訪時,皺起并不帥氣的面皮,認真說出的那句,“每撕一張月份牌兒的時候,都像在撕去自己的青春”。
每個人的青春也許盡皆氣貫長虹,可誰又堪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般的時光流逝呢?
只有當潮水褪去的時候,才能知道誰在裸泳。站在三十歲的分界線上,誰又在不住地捫心自問,“那個烈日星辰下穩立不動的身影,會是自己么?”
(三)
一個很欣賞的同事,前幾日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段在內部網絡中撿拾到的話語:
“身邊的人都在往前走,只有我好像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時光里,喜怒哀樂仍在我的臉上,時間讓我增長了年歲,卻沒有讓我成為一名合格的大人,我以為我三十歲的時候會收入可觀、工作穩定,和愛人孩子去看山河大海、落日余暉,沒想到現如今的我卻仍然在尋找自己的路上。”
我努力平靜地將這些文字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終還是什么也沒做,只是默默的給他點了個贊,手機鎖屏時,我看見屏幕中一地雞毛的自己,不禁想著,誰又真正和曾經的自己握手言和了呢?
(四)
每年都會強迫自己給自己寫下點東西,隨手翻去,一七年寫的是堅守,一八年想的是抉擇,一九年覺得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也可以酷到極點,二零年也曾為生活中的溫情與溫暖而悄然動容。
有時候也不愿意寫這些矯情的文字,可是總覺得自己的記性越來越差,生活中引起刻骨銘心感受的事情卻越來越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小時候老師口中的“麻木不仁”,只是覺得,若再不記下某些片段,人生豈不是比大雁飛過的天空更加蒼白?
記錄也許是為了記憶一些值得銘刻的人和事,比如水稻田里的袁隆平院士,比如院線里讓我們動容的達叔,比如奧運賽場上意氣風發的健兒,比如拼搏掉最后一分力氣時,淚灑沙場的老將。
記錄往往也能用來反思,畢竟我們不能只靠著一腔孤勇而給日復一日地修補裂隙層出不窮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也不能只靠著熱血上腦就解決掉所有的煩惱,瑣碎與爭吵。
手中握著瓷器的青年總是比硬杠世界的少年多告誡自己一句,“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五)
感謝上蒼,讓我上半年的減重事業出現了一點起色。繞著操場一圈一圈地奔跑,不僅能讓自己汗流浹背,也能讓你關注到平時忽略的景色。
比如你也許從未注意,操場四圍的楊樹,竟也如此的偉岸,軀干高而挺,硬而直,枝葉翠而厚,闊而實,有些葉片甚至突破了傳統楊葉的形狀桎梏,長成了肆意的梧桐落葉的形狀。
司馬遷寫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僅桃李,這些行道樹又何曾言語過?只是自顧自的埋頭扎根,在炙熱的光影與鱗次的風雨中悄然屹立。
也許大道至簡,不外如是。
只是不知道,那些長成梧桐模樣的楊樹枝葉,是否也渴望有朝一日能有鳳凰前來棲息呢?
愿大家都能在那些晴雨難測的明天里,如楊一般,灑然而立,劍指碧穹。
八月十四日凌晨
胡言碎語?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