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那意味著早一點成功,早一點做出成就。可是實際一點,對我們普通人真正來說,還是犯錯趁早更現實一些。
年輕的時候做錯什么都可以被認為是年輕氣盛不懂事,可以理解為一時糊涂犯了錯。但若是年老了,做錯一件事情常常都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也都會讓自己積累一輩子的好名聲毀于一旦。
看起來像是很不公平,但是什么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因為人們喜歡定性。對于一個年輕人,未來還有長長的路要走,有希望要去追,所以一切壞的都可能變好。但如果一個老人,人們就會覺得這是由好變壞了,活著的日子不多,人們就很偏執的在心里已經給這個人判了死刑。
如果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把這輩子注定要犯的錯誤都犯一遍的話,那后來很多事情都可以順順暢暢的走過了,錯誤幾乎不再有,當然整個后半生看起來都是順遂的。
犯錯要趁早,損失才會小,年輕就是抗失敗的本錢,有過摔跤的經驗才能跑的更穩健。
想去做的事情都去嘗試下,看看自己在哪方面有天賦,究竟是適合什么,不適合什么。前面多犯錯,后面一切就好得多了。
我特別喜歡看電視劇的時候思考人物性格,然后再看他這一生的履歷。我發現那些年輕時候犯渾經常做錯事的人,到后來,若是能夠幡然醒悟,那一定是成功的嚇人。拿我一個舅舅來說,以前他就是標準的小混混那種,是當時我們那兒的一霸,天天惹是非,我外婆幾乎是天天在外面給他擦屁股,到處給人求情??伤褪菦]有長進呀,照樣是那么無賴不知上進。哪怕結了婚有了孩子也依舊是那樣。
可是近幾年來,他變了,徹徹底底地變了。我看見他開始正正經經賺錢,做起生意來。他應該是意識到自己的老婆孩子沒跟著自己過過幸福日子,于是拼命努力了。嗯,當然還不晚,四十歲的年齡開始奮斗,自己闖蕩江湖那么多年,見得事情多了,做起事來很是成熟穩重。
那些年輕時候犯下的錯誤,自己深知教訓慘重,再也不會犯。他的兒子有點隨他以前的性格,他一直在很努力很努力的教導,為的就是避免自己的孩子走自己那樣的彎路。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年輕人骨折了,那骨頭能很快的長出來貼合在一起,因為年輕啊,整個的新陳代謝系統功能都很給力,恢復起來特別快。但如果年紀大了,好起來特別慢,就真的是得有很長一段的恢復期。
人犯錯,趁年輕,知道這一條路走不通,那就去走別的路,會有多次嘗試的機會,很多人會愿意相信這個可能性。
那你為何不去抓住這個可能性呢?然后大干一場。
年輕人,抗摔,反正我們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真的是沒什么可怕的。我們有時間來應對挑戰,而且我們還有健魄的身體,算是革命的本錢,只要肯努力,前途光明著呢。
你還年輕,為什么要唯唯諾諾的,自己難道不討厭這樣的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去做,好了壞了都是你自己的,萬一成功呢。而且就算失敗了,汲取經驗教訓,知錯就改,認真做事,那最后的結果都不會差。
我見過太多的人看起來老態龍鐘,沒有一點年輕人應該具有的活力。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己托付到一輩子就這樣過活的地步,他們一般跟隨父母的生活軌跡,是巨嬰,不愿遠離對自己很是順承的父母。
年輕人,多去闖闖,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犯了錯不要緊,及時改正,就像小時候媽媽說的那一句“知道改錯,下不再犯就是好孩子?!?/p>
至于其他人的眼光,管他呢。
來到簡書真正寫字的第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