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投資讀財務報表到底有用還是沒有?在投資界的不同派別間一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所謂“黑貓白貓,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不管你是財報派、還是技術派、還是消息派,只有找到投資的根本邏輯,才能跟隨市場分得一杯羹。
02
談到當前的股票市場,不能不說說“方大炭素”,從6月底到最高點,幾乎漲了3倍多。毋庸置疑,誰要是拿了它,資產肯定會大幅增長。
但,羨慕無用,我們要找到投資它的邏輯。
方大炭素之所以上漲如此之快,眾所周知,是因為石墨電極20%的供給缺口,作為行業內的壟斷企業,石墨電極的漲價為方大炭素的利潤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只不過,它的股價漲得太快了些,而在日本、印度的炭素企業,雖然股價也是漲了200%,但卻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那么是不是方大炭素也會如各類妖股一樣,橫行不了幾天就銷聲匿跡?個人認為不會。
因為它是有業績支撐的,業務的壟斷性,行業的周期性,會助推股價的上行。對于業績如火箭式上升的有基本面支撐的企業,持續性時間長,那么每一次產品漲價,每一次業績提升,都會增加投資者對財務報表的預期,每一次預期又都是對股價的一次強有利的刺激。
但你不能指望它一口氣漲上天,人跑累了還會歇一歇不是嗎?不過,有業績支撐畢竟心里還是有底的多。什么時候石墨電極價格由漲轉跌了,那么就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它的財務報表也必須會反映出來,那么就應該選擇賣出了。
從方大炭素的投資過程可以看出,我們可以預見三季度,它一定會交出一個漂亮的財報。但等它財報出來了再去投它,一切都有點晚了,行情只會吃到魚尾。所以只看報表來進行投資,很容易成接盤俠,這和報表的滯后效應有關。
所以,一定要認識到,財務報表不過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萬象中抽絲剝繭,識得真相。
財務報表是企業各方面的反映,不讀不行,但同時,你要意識到,要學會動態地去分析企業的盈利情況,不能等一切已在財務報表中成了定局,再去左右你的投資決策。
如果唯財務報表論,那么也不能避免市場中就是有企業會來逢迎大眾的心理,來“做”出“好看”的財務報表。你看這種報表來投資,必然會南轅北轍。
03
那么該如何用好財務報表去助力我們的投資?
我認為,可以著力分析企業產品、獨占性、增長性、盈利性,從而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每股盈利,再乘以合理的市盈率,得出市價的一個合理區間。
或者說,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來對企業進行估值,這樣可以稍稍抵銷報務報表靜態和滯后的局限性。
但,這樣做,也并不是萬無一失,它肯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現實中,很多投資者也都是按照這個分析邏輯去給出企業估值的,但因為有了預期,所以也就一定會有偏差。由于市場的復雜性及種種不可預見之因素,公司的盈利往往并不一定會按照投資者的預期來發展。當財務報表一公布出來,低于或高于預期,就構成了一個影響股價的關鍵因素。這時候股份會大幅度的波動,這時候,我們是否還會記得我們投資的“初心”?
二是,按照雪球上一個大V說過的:“按照未來一周年的業績去估值,叫投機,按照未來三年五年去估值的,叫投資”。未來有如此的不確定性,作為凡人的我們有多少本事能夠估對?我們又能估對多久?
股市投資最確定性的就是“永遠沒有確定性”!沒有絕對適用的所謂真理,重要的就是找到投資的邏輯,堅定自己的信心,邊打邊看,做好風險控制的體系。
當你研究透了投資的邏輯,剩下的就是比耐心了。排除雜念,一心前行,當終有一天到達目的地之后,你會發現,路途中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一種考驗,過之者成。
04
筆者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希望將財務報表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應用到投資領域。最近,發現了一個股票,比較符合企業產品獨占、增長、盈利的預期。但將預期不斷印證的過程真的是非常折磨人的,瞬息萬變,人聲嘈雜,該走該留?要不斷地提醒自己,鼓勵自己:“莫忘初心!”
相信,人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的,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