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叫洛菲的小牛,很想要一輛自行車。
牛爸爸堅持認為牛是不會騎自行車的,怎么也不同意買。洛菲卻很執著,跟爸爸說“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騎自行車。爸爸沒辦法只好敷衍它“什么時候豬會飛了就給你買自行車。”
洛菲有自己的的邏輯,如果豬會飛了,它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豬怎么才能飛起來呢?如果學會開直升飛機,就能把小豬帶上天。
洛菲的舉動遭來了動物伙伴的非議,它們覺得這想法太不可思議了,因為牛是不會騎自行車的,牛更是不會開飛機的。
洛菲在大家的質疑聲中,一次又一次自信而堅定地表態“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
洛菲用自己的勇氣和行動學會了開直升飛機,把小豬朋友帶上天,證明了豬也會飛,間接證明牛也會騎自行車。
在《豬也會飛》這個繪本故事中,“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這句話出現了八次,每聽凱叔讀一遍,我都感到體內有種熱熱的東西在涌動生長。
身心疲憊時,迷失方向時,缺少勇氣時,我都會給孩子放《豬也會飛》。他們還聽不懂,我其實是放給自己聽的,邊聽邊默默告訴自己“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
來簡書寫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發布的文章卻只有三篇。私密文章里保存了10幾篇素材和標題,有幾篇想寫而想不好,有幾篇寫一部分半途放下。
腦海每天還在不停的翻涌和沖撞,心中積壓了太多想說而說不出,想寫而寫不出的話。憋不出來,憋得難受。我想得挺好,為什么就寫不出來呢?
寫作群里的小伙伴們都很努力,一次次更文一篇篇推首讓我羨慕不已,同時也焦急萬分,挫敗感也油然而生。越是想得多越是焦慮,越是焦慮越無從下筆。
再一次播放《豬也會飛》,聽洛菲這只小牛生動地跟我說:你“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寫東西。
按照小牛洛菲的邏輯,如果我文章寫得好,就能得到讀者的認可。那我怎么才能寫得好呢?如果我多寫文(每周更文一到兩篇)多讀書(每周讀一本),我就會寫得越來越好。
從讀書開始,上周讀完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本周開始《為何家會傷人》,有了具體的事可做,焦慮減輕了,慢慢也有了寫文章的想法。從頭開始學起,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沒法跟別人橫向比較時,跟過去的自己比也是一種收獲。
剛剛看到寫作群里分享的一段話:寫作這條路,就是一場文學愛好者同行的馬拉松,最終贏得這場比賽的,不是一開始跑的最快的那位,而是多數人堅持不了時,卻雙手叉腰,默默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的人。
我回復到“想象著那個雙手叉腰牛哄哄的自己是什么樣”,并截屏收藏,作為誓言和見證。啪啪打自己臉的巴掌聲永遠都不會響起。
想寫而想不出時,寫而寫不好時,我這樣跟自己說:“只是到現在為止還不會”寫文章,寫作這場馬拉松我想試著爬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