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之淺顯見解
三者皆為修心之學
人乃身與心,身靠天然來補給,天然是人之土地,身乃精神之土地。
儒者:仁也,愛也,仁義禮智信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換位思考也;人之社會行為秩序也。
佛者:空也,放下也,佛不渡人,須自渡,掃拂心之塵也,心之泉也;有去水,才有來水也,放空內心之詬病,才能容納精華,拓寬心之海,心之高,心之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處思考,天地寬也。
道者:自然也,實事求是也,客觀規律也。
三者皆為孕育心之營養,有人認為:儒學為積極進取,佛學為避世之學,道學為相對論也。
身靠食物來養,精神靠思想來養。個人感悟,不管道家、佛家、儒家,皆為進取之學;不是說穿上道袍,說兩句道家語言就是道家;更不是燒香拜佛就是懂佛;也不是學會了幾句儒家的話,便懂了儒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廟里和尚未必都是真和尚,道觀里的道士也并非都是真道士;修行之地處處是,何故在乎廟宇和天堂。大事、小事,都是修行的檢驗石也。修行的目的就是開拓創新,解決問題也,并非保守也。
儒、佛、道,皆為治心之學,不管任何一種學說,可用,可不用;需要時,可以使用任何學說,只要能夠使心情開心,解開心結,去除不樂因素,皆可用;不需要時,可以閑置一旁,不用執著于任何一種學說;換一句話說,就是融會貫通,進而演化適合于自己的思想,達到心、身之大健康,大氣魄,大靈魂。
儒、佛、道,三者學說的真正用意在于強大內心,進而擊潰壓力、困難、煩惱、挫折等等。
從這些方面來看,儒、佛、道,都是進取之學,只有強大了內心,任何事情才不會干擾你,正真地達到知行合一。
在人類面對自身及大自然的挑戰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心,心強大了,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
創立儒教、佛教、道教,不是讓你遇到困難就出家、做道士,而是讓你學會修心,學會養心,學會擴心;使自己的內心強大到無所不能,這才是儒教、佛教、道教立教的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