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
? ? ? ? ——摘抄自《撒哈拉的故事》
? ? 《三毛全集》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本書——《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夢里花落知多少》。而這些書都是好幾年前看的,我都忘記了好多,記得的卻是重要的——三毛的性情、荷西的婚姻、少年的青春、沙漠的故事、荷西逝后三毛的生活。最近拿起《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對三毛的真善美又有點兒自己的感悟。
? ? 提前三毛,很多人都想起《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不過倒也巧,現實中的三毛是個女作家,是個流浪家,是個異鄉人。
? ? 一次偶然的機會,三毛在《國家地理》里面看到了“撒哈拉大沙漠”,于是她就決定去撒哈拉流浪。三毛的這種思想于很多人而言是很瘋狂的。沙漠?在很多人眼里亦是貧瘠的。缺水缺一切,你去那里干什么?——不,沙漠不乏浪漫,我注定是要去了。
? ? ? 理解三毛的人祝福,不理解三毛的人會認為她是個瘋子,而愿意陪她去而果斷提前在撒哈拉找好工作的荷西便成為了三毛的枕邊人。
? ? 三毛對荷西的愛向來不及荷西對她的愛來得熱烈,而荷西愿意追隨三毛的腳步、照顧她的安危卻是讓三毛非常動容——這一輩子就是他了。
? ? 是啊,哪里有愛哪里就有心靈的棲息地,即使這棲息地貧瘠又荒涼,卻不乏一種廣闊的美感,一種重塑生活的詩意。
? ? 三毛是個愛浪漫富有詩意的女人。來到撒哈拉,簡陋的房間破落的家,并沒有讓她感到不安,倒是沙漠的風景讓她到處追尋。于是,她在看風景的同時到處檢“破爛”,再經過一番細心裝扮,這許許多多的“破爛”便化為了寶,讓曾經破亂的家搖身變為了沙漠中最溫馨的家園。設想,若平時不是一個極愛浪漫富有詩意的女人,又怎能在荒涼中構造出美感來呢?
? ? 三毛是個真性情的朋友。身為一個生活在沙漠里的東方女人,以自己的善意幫助了無數受苦受難的撒哈拉威人。也許這善意“微不足道”,卻可以緩解許多人的疼痛;也許這善意“無足輕重”,卻是我們很多人都早已丟失了的;也許這“善意”對你而言是“偽善”,因為你不曾有這種善意更不會理解她人的善良。
? ? 是啊,有善意的人本身就是一枝漂亮的花兒,花朵不大卻總能溫暖人心。
? ? 想起撒哈拉的故事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是的,三毛以真誠的心寫出了生活的無趣中的有趣、無奈還有悲哀,讓我們看到了物質貧瘠的“無知”,精神文明匱乏的可怕,卻也有最為純樸的人性,當然還有野蠻。而在這背后,我不得不提起的是三毛的丈夫——荷西。
? ? 在很多人看來,異地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比起跨國戀來,荷西對三毛的追求倒真是不易。六年,荷西以男子漢的姿態默默等待著三毛,而三毛在幾段感情無果而終后,繼續她的流浪生活。在最后一刻,荷西仍然拋下一切追隨著她,并提前在撒哈拉找好工作。或許是荷西的執著感動了三毛,亦或是三毛怕辜負了這個大男人,終于她也不猶豫地回應了這段感情。
? ? ? 婚后,荷西為了兩人更好地在沙漠中生活,時常白天黑夜地加班,這時候的三毛儼然是一位顧家的女性,將兩人在沙漠的枯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起來。生活本身就是這樣,或許沒有多少滋味,但當我們賦予了生活的無限樂趣后,我們的生活自然也變得生意盎然來。而三毛與荷西,不愧是生活與工作的好搭檔。
? ? ? 最是佩服荷西,最是欣賞三毛,就是這樣一對夫妻,能讓我看到婚姻的幸福,雖然他們過得并不容易,但至少他們彼此相愛而相容。有時我就在想,人為什么要結婚?拋開“傳宗接代”那一說,似乎也不現實;那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吧,兩人結婚是為了有一個家,共同締造一個溫馨的家。或許這才是結婚的意義,要不然一個人也能過得好,為何需要將兩個人“捆綁”在一起呢?
? ? 我以為,人生來就是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向上的。這個“幸福”的定義似乎太廣泛,而于我而言很實在——身邊并不缺乏小確幸呢!
? ? ? 愿你也能像三毛一樣,即使在荒漠里也能將生活過得富有趣味;愿你也能像三毛一樣,特立獨行而有真性情;愿你像三毛一樣,即使這世界很復雜,你也可以隨心過得簡單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