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圣吉
我國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后,在各種推動社會的角色里,文盲幾乎消失不見了。
當大家都在學習,那你的學習就不顯得珍貴了。
很多人覺得在公司上班也很努力,業余時間經常充電,但還是無法出類拔萃,其實很大原因是大家都在學習,如你不學習便會不進則退,是不得已的選擇。
所以當今社會,我們提升競爭力不再是學習和不學習的區別,而是學的快和學的慢的區別。
這時學習方法尤見重要。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幾個常見的學習誤區,分別是:自己設限、認為敵人來自外部以及對時間缺乏耐心。
給自己設限
給自己設限需要辯證的看:
一方面不給自己設限就會讓自己遭受更多的挫折失敗,或給別人不切合實際,狂妄自大的印象,造成太多輿論阻礙;
另一方面給自己設限會讓人束手束腳,滿足當下,無法取得驕人的成績。
在這個困境面前大家會糾結如此。其實我們的想法和方法論從來都是要脫離的。
想要取得卓越沒必要說出來,那只會讓人覺得你不知天高地厚。
目標可以藏在心里或者包裝起來成為和大家一樣的夢想,一起訴說情懷。而短期目標也應該切合實際可以有一定的限制。
長遠目標和戰略層面的目標也就是愿景,對它一定不要設立限制,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要太容易滿足。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不給自己設立限制多接納新鮮事物才可能享受到時代紅利,搭上時代快車,飛速前進。
送大家兩句雞湯同時自勉:在這多彩的日子里,活出真我,生活才會搖曳多姿,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每一個不迎風起舞的日子里,都是對生命的荒廢。
敵人來自外部
張德芬說“外面沒有別人”。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每一個活的內心寧靜者,每一個修行有所成者都有凡事從自身找原因的思維習慣,如此她們日日反省,日日進步,把合理的要求當鍛煉,不合理的要求當磨練,才會日趨成功。
你發現了嗎?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好處有很多,可以形成自省的習慣促進成長、可以在越來越好的修行中獲得內心寧靜。
最重要的,從自身找原因節省時間,想想看你要說服別人得花多久,還不如默默的自己進步,是不是有點厚黑,但其實這樣于己于人都好。
所以避開“敵人來自外部”的思維誤區。大禹治水,不因災害太大,人力太弱而停止,故能成功。“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從自身出發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時間缺乏耐心
在學習中,時常遭遇瓶頸或平臺期,這時難免焦慮,那么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給予時間更多的耐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們也不是一天就能走到羅馬的,羅馬就在那里,不來不去。盯著時間著急,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耽誤進程。
So,如果我們選擇了遠方,就只管風雨兼程。
鱷魚如果沒有耐心,便會連基本的食物都不能保證。
狼群需要按捺住暫時的饑餓和貪欲,耐心地等待最佳戰機,才會捕獲足夠多的食物。
而你要有足夠的耐心,避免過程中不必要的干擾,才能獲得你最想要的成功。
尼克松說:勝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累了就歇在路邊的人是不會得到勝利的。
小結一下,古話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勤勞和苦學已無法滿足獲取海量新知的需求。
我們學習中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復雜,我們要快就要利用學習方法,還要避免思維誤區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這都是曾經的學霸不會告訴你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