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2)–裸猿三部曲

談資# 世界觀#

用生物學本質來解釋我們的行為,可以更好的認識我們自己。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

在陌生環境我們用自己熟悉的行為,借以尋求舒適和安穩,環境越陌生,畏懼新奇的程度越高,這種熟悉動作越是重復,就像考試中的學生會咬鉛筆,焦慮的軍官撫弄胡須,緊張的新手頻頻撓頭。

這種重復動作我們可以稱作積習,在陌生環境中,我們借助積習平衡熱愛新知和畏懼新知。重復的積習,其源頭是我們人為制造母親的心跳,用人為的熟悉感來適應現實的陌生感。

但積習產生的原因,并不僅僅是陌生的環境,有可能僅僅是無聊,也有可能是不正常的表現。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環境來分辨是何種原因。
當改變環境,積習增加了,說明是環境引發的緊張情緒;

當改變環境,積習減少了,說明原環境產生了無聊情緒;

當改變環境,積習不變,說明這個人具有這種不正常的積習。

動物斗爭的本源:地位與領地
攻擊的本質就是為了建立自己在社會等級系統的支配地位,或是為了建立自己的領地。
物種內部的攻擊起目的是擊敗對手,而不是殺死對手。
如果身處不利地位,放棄抵抗可以避免過激行為的產生。通過發出兩種信號,可以事息寧人避免傷害。

①停止及其攻擊的信號 :
黑猩猩會伸出一只手作為臣服的姿勢,使它的手容易被對方咬傷,但發起進攻的黑猩猩絕不會咬傷戰敗者的手,這一姿勢可以使強手息怒。

②開啟非攻擊信號:
在一只猴子發怒之時,另一只猴子給他整理毛發,它的怒火就會減弱。

順從的姿勢可以使人息怒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司機因為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攔下,很多人立即申辯說自己沒有犯規,找各種借口。這種做法實際是在保衛自己的“領地”,把自己和警察放到爭奪領地的對立位置。這是個糟糕的行為,因為這樣會迫使警察反擊。相反采取順從的態度,警察想發火都難,迅速下車走到警察跟前,而不是等他走到你的跟前,這樣會減弱你的領土身份,從而減弱你的威脅,縮著身子,耷拉腦袋,以及認慫的表情和語言都可以減少一次對你不利的戰爭。

猿猴們互相整理皮毛,實際上是建立一種親近友善的社交關系,之后的裸猿并無多少毛可供互相整理,他們依賴于語言交談。交談的內容有以下四種,其中第④種就是古猿們互相撓癢抓虱子的現代表現。
①信息性交談,具體的東西
②情緒性交談,更為微妙
③探索性交談,為談話而談話,審美
④整飾性交談,無意義,禮貌,天氣等,親和

人類與動物的感情
小孩子喜歡大的動物,如熊馬,這是對父母的表征,意味著尋求保護。
成人喜歡小動物,如貓狗,這是對孩子的表征,意味著尋求控制。

參考書目《裸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參加“送教送培”活動心得體會 ———— 題記 2017年9月2...
    馬正文閱讀 1,127評論 0 1
  • 線性回歸概念分析 回歸通常用于分析變量與變量之間的聯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身高和體重就是一對變量,它們之間存在一種...
    沒糖旳咖啡閱讀 1,198評論 0 0
  • 我本是鄉村的一洼清泉 那年獨自來到這處繁華 身旁的芳草只留存心底 在這水泥與鋼筋澆筑的城市里 有霓虹燈的美麗 但我...
    玉兔孤單閱讀 31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