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效率?不妨試試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

國慶小長假,看著朋友圈里走過五湖四海的人,不禁心生羨慕啊,無奈……誰讓我愛(qiong)學(qiong)習(qiong)呢。每天待在宿舍聽聽聽力,記記單詞,看看專業書,學學PPT,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完了。天生懶+貪玩讓我覺得自己一天都沒做什么一天就結束了,看書看的突然就跑去刷朋友圈了,這一刷沒有個半個小時根本停不下來。本著自己勤奮好學、艱苦奮斗的精神,總得想個辦法讓自己效率能高一點,不然國慶小七天就浪費了。

想起來以前老師總教育我們要做計劃,可是像我這樣——看書不動筆,只憑腦子記得人來說,每天的計劃都在腦子里,從來沒有落實到本上過,隨著每天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腦細胞越來越不夠用,總有想做的事情忘記。剛好前段時間讀了秋葉大叔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里面提到了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這幾天就試了試,感覺效果還不錯,所以計劃安利給小伙伴了。

秋葉大叔說,要想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首先得知道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有多長。這就需要我們去花一段時間去記錄自己每天在做什么,從而得出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大概多久,在有效工作時間內去做重要的事情,其他的時間去處理瑣事。

機智的我結合做計劃和時間記錄(愚蠢的我并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這么做),將每天想做的事情列出一個計劃,然后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記錄自己做這件事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因為從心底里知道自己要記錄做一件需要的時間,所以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比平時能專心并且更加講究效率一點。打個比方說,我每天早上會聽聽力,聽聽力的方式是把聽到的內容寫下來,我會記錄我今天聽的內容時長是多少,我能夠完整寫下來需要聽這段內容多久。這種方式不僅督促我自己全神貫注聽聽力,同時也記錄著我用這樣的方式在一段時間里有沒有進步。

在一件事情結束之后,我會給自己安排休息(wan)的時間,通常在不記錄時間的情況下,我就玩得不著調了,玩夠了的時候看看自己上一件事情結局的時間,不免覺得時間被浪費了。


記錄自己看書時間,了解自己的看書速度;記錄自己背單詞的時間,知道自己實際記住的單詞量;記錄自己做keep的時間,明白自己中途休息了多久。記錄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時間,不僅能讓自己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其實也是給以后的自己一個參考,讓自己知道自己在某一段時間到底是長進了還是墮落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