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我進入成都中醫藥大學,其時正從鄉村走入城市,不比現在傳播發達,大學以前讀書都極少,難免質樸而單純。中醫課難免會講到不少歷史上很牛叉的業內人土,唐代孫思藐,明代李時珍,三國的華佗,春秋的扁鵲,東漢的張仲景等大師名人,對他們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很是景仰。
? ? 中醫課堂上講的最大的一句話是,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什么意思呢,厲害的中醫師不僅能為人治病,還能為國家治病,也就是治理國家了。我當時最大的疑惑就是這究竟是一個彌天大牛呢,還是他們有秘笈能做到呢?
? ? ? ? 很快中醫的基礎理論課便講到中醫理論根源于易,而易更是了不得,“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就是所有天地萬事萬物變化之道都在易中,我不是中醫師專業,于是興趣又轉移到易上。
? ? ? ?在啃了好幾本古本易學專著之后,倒是記住了一些概率,陰陽,五行,八字,看相,風水等等,越看越困惑了,這么多學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說自己是純正的易,傳承自某某大家。大學學易經歷帶來兩個印象:一,易學很牛,能解決所有問題。二,這個東西太復雜很難用。還帶來一個毛病,要指點江山,做很牛叉的事情
? ? ? ?畢業后工作啦,藥品和市場推廣銷售,不得不說當年十足書生意氣,過于理想化,困難挫折是一個接一個,社會經歷的缺乏是要交學費和補課的。多年以后我看畢業剛入行的朋友們,聊他們的努力與困惑,總會想起我剛入行的前幾年類似的情景。越是困境的時候越會想到牛叉的易學,一是聊籍自我安慰,二會想到那些易學大家在這個場景會怎么做。
? ? ? 平常總會翻翻易學的書,什么易經雜說,八字風水,陽明心學之類。思考,實踐,在具體場景面對具體問題,逐步有所得,乃至越來越多。偶爾看到一些諸如不要做低效的努力,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要重要的文章標題便很有感觸,以易的角度看,這都是最基礎的東西,從小就應該明白的道理竟要等到碰得頭破血流后才能感悟。
? ? ? ? 12年前后與友人一起做道雅軒茶館,做易經與風水的文化推廣,與易學朋友們一起討論心得,后面覺得微信與qq應該有個名字,初想取個泰哥(tiger),后面覺很否卦才是世間常態,“天地不交,否”,初心未變,便有了大否哥(dopigoo)這個名稱。
? ? ? ? ?今天,易學的已經成了思維與習慣。還有追求,不再盲目。仍有困難,不會迷茫。易就像是良師,又是摯友,在做選擇的時候,總會和你平靜的對話,指明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