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中介,是在英國求職過程中無法繞過的一環。渠道篇中我們提到很多尋找工作機會的方法,然而無論是海投,借助學校資源,甚至是直接在公司主頁上投簡歷,這些簡歷最終都很有可能到了求職中介手中!為什么?這就需要簡單了解英國求職中介的組織結構。
求職中介的三層結構
英國的求職中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層面,不同的層面職責不同參與者也不同。
第一層:綜合型求職平臺
這類求職中介的特點是大而全的工作信息,幾乎涵蓋各行各業,每次在Google上搜索求職工作的關鍵詞,出來的頁面幾乎都是這些中介,比較著名的有monster.com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類中介本身并不發布工作信息,其工作信息來源于后面將要提到的第二層中介。運營模式類似于去哪網或者Skyscanner。使用這類中介平臺的好處在于可以很方面的瀏覽大量不同種類的求職信息,缺點是廣而不精,而且缺乏時效性。
第二層:專業型求職平臺
這類求職中介一般專注于某一個行業,如金融、IT、時尚等,他們實實在在提供工作信息。這類中介一般都有實體辦公室,且與當地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經常能夠拿到企業發布的第一手招聘信息。然而,他們的數量極多、且普遍知名度不高,在Google上通過關鍵詞很難找到他們,因此他們也傾向于通過第一層平臺進行引流。實質上,他們是起到聯通企業HR部門與綜合型中介的作用。求職者如果能夠發現這樣的平臺(其實Monster有名單),可以重點關注,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三層:HR公司/部門
公司有了招聘需求,一般會通過HR部門進行發布,對于有些公司來說,設立HR部門成本太高,就直接將招聘需求委托給專業的HR公司來進行。這些HR公司/部門是招聘信息的發布者,但是普通求職者很難直接接觸到直接發布的信息(部分公司首頁會有),為了讓這些招聘信息到達更多的求職者,HR公司/部分一般都會求助與第二層的平臺進行推廣。
了解了英國中介的結構之后,讓我們看看大多數求職者投出去的簡歷到底去哪了。
海投:簡歷先到達第一層,隨后被轉發至第二層,第二層中介機構與求職者聯系后發到第三層
學校資源:大多數是第三層,少數是第二層
企業首頁:第三層
校友資源:第三層
可見,越往下簡歷離真正的雇主越近,因此也相對高效一些。但是不是我們應該盡量選擇下方的渠道呢?也未必,原因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