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第一年,自己燉了花旗參烏雞湯喝,喝著喝著想起了曾經(jīng)關于花旗參燉烏雞的遙想。讀書時離家?guī)装俟铮ぷ鲿r離家?guī)浊Ч铮ㄆ靺⒌奈兜谰尤贿€是跟著來了,來到這剛被妖風肆虐的北京。
今晚突發(fā)奇想,去了四飯,在我以往的印象之中,我是不怎么喜歡那個地方的,有些偏僻,有些雜亂,何況那是信科軟院男生聚集的地方,我實在不該貿(mào)然前往,但今晚,鬼使神差地,踏上轉角的那個樓梯。
濃郁的花旗參香氣
晚飯似乎不該贅言,想提起的是四飯的燉盅,今晚選的是花旗參燉烏雞(也許是年少時形成的一種習慣吧)。學校的燉盅在一飯喝得比較多,但四飯給我的感覺卻是大大的不同,直至我回到宿舍在電腦前敲出這些字時,花旗參的味道還在口腔里,那種淡淡的感覺勾起心里無限的惆悵,給了我童年的感覺。
去或留的選擇
記憶回到了很遙遠的時候,那時還是幼稚的孩童,剛剛小學畢業(yè),面臨著選擇初中的去向。一點也不文藝地說,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那個晚上,爸媽,我和姐姐,四個人相對無言,那時根本就不懂得去思考太多,所以會很自然去忽略一些東西。記得爸媽問道,是想回家鄉(xiāng)念書還是留在東莞,我沒出聲,因為心底里是偏向于留在東莞,因為那樣可以留在爸媽身邊,那樣可以躲開在家鄉(xiāng)那種可怕的日子。而姐姐則說道——回去。其實我是沒意見的,年幼的我便是那樣的,在家里基本不去反駁什么,就像爸媽的開心果一樣,整日賣乖即可,哄得爸媽開心即可,幺女總是有一些幼稚而天真的想法。
來自媽媽燉雞湯的虐待
姐姐又自顧自得意地道,回去就不用受你們的虐待了——所謂虐待,哈哈,便是老媽長期的燉湯的習慣。不知怎么的,我們兩個都不甚排斥那些湯,所以我也傻呵呵地說道,是啊,那樣我們就可以回去過我們兩個自己的日子了。現(xiàn)在想想,或許那時老媽的心,該是碎了一地吧,真是兩個自以為是傻瓜。那些年不知道是叛逆還是什么,對于老媽的所作所為,都覺得啰嗦麻煩,便想著可以回去自主地生活,過另外一種我們向往的生活,總覺得,如此便好。
下面說起的是我從未向別人提起過的一些經(jīng)歷了。
木薯和木瓜的烏龍
2005年八月,我們一行人從城里包袱款款地回到了鄉(xiāng)下,途中顛簸勞累,加上暈車之類的悲慘就不提了,記得那時是在某個鄉(xiāng)鎮(zhèn)下的車(其實我也不知道是OO鎮(zhèn)還是XX鎮(zhèn),回去6年對家鄉(xiāng)依舊是那么陌生,也許是因為年幼的記憶里那是一片空白吧,上次暑假回去2天之內(nèi)迷了3次路)。老爸看到臉色凄然的我倆,一邊笑一邊搖頭,指著遠處的木薯問我那是什么?呵呵(不是嘲諷的呵呵啦),那時視力還算不錯,看清楚了,只知道和之前家附近的那棵木瓜十分相似,便答道——木瓜。引得老爸一個開懷大笑。現(xiàn)在想想,當初還真是傻,那個場景至今難忘。
臨陣先走的W男孩
記得那時哥哥剛念高中,在偏僻的新校區(qū),爸爸和哥哥去學校注冊繳費。然后對家鄉(xiāng)完全不熟悉的我和姐姐,加上鄰近的一個男孩W在車站等待著,等了很久(后來等到我到新校區(qū)讀高中后,也神奇地發(fā)現(xiàn)繳費是件耗時的活兒)。我和姐姐什么都不懂,就傻傻地在車站等著老爸回來,結果當一輛車出站的時候,W不管我們兩個,吵著說要走了,也不管我們倆傻瓜人生地不熟(這件事需要說明一下,直到后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是可以坐同一輛車回去的,因為大家住的不是很遠,是同一個鎮(zhèn)。不過這個boy沒跟我們說,怪不得他至今還是單身狗啦)。等了好久,老爸終于回來了,現(xiàn)在也記不清究竟那時有沒有掉眼淚,只是記得心里很苦,很懊惱的感覺。
“山清水秀”的初印象
似乎題外話說多了。下面是寄宿生活的開始,這也是一段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我們鎮(zhèn)是一個相對偏遠的鄉(xiāng)村——猶記得老爸在車上問我的情境,看到連綿的山,他問道,怕么?哈哈,那時也真是幼稚,傻傻地說——山清水秀的多好呀,這里比東莞環(huán)境要好很多呀。老爸的反應是笑而不語,那時我不懂。老爸在鄉(xiāng)下待了挺久,給我們辦好了所有的手續(xù),于是我們便開始了回到家鄉(xiāng)的求學生涯。
既夾生又犯焦的米飯混冬瓜
說到寄宿,不能忘懷的便是那里的飯?zhí)茫跻粋€人間煉獄,盡管之前已經(jīng)有所聽聞,但真的看到了,感覺卻大大不一樣,人永遠也是這樣的,總以為自己可以克服一些東西在他們沒有真正看到自己所要面對的東西是怎么樣的時候。學校的第一頓飯,米沒有煮熟卻也糊了。我記得很清楚,我沒有哭,那時可能被嚇呆了,沒有哭,也沒怎么吃,就是覺得很驚訝,居然會有這樣嚇人的飯菜——但也是這樣的飯菜,我熬了3年。在初中我的體重也達到巔峰值——47kg(或許這是唯一一次有45kg的吧),或許爸媽對此是無比滿意的,這樣的飯菜居然也可以長胖了,這是他們預料不到的,嘻嘻。
后來的后來,也逐漸習慣了這些可怕的飯菜,但心底想起遠方的父母時,這些飯菜卻又是那么地難以下咽,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皆因當初自己的一個錯誤的選擇,但后悔的意味不多,因為經(jīng)歷過也是一筆財富吧。
寄宿學校是有雙休的,笨蛋!
開學第一個星期,周五的下午,這是我至今仍然忘記不了的情景。上完第二節(jié)課,周圍的同學紛紛收拾東西出獄似的往課室外面跑。很快原本熙熙攘攘的課室突然就剩下了那么幾個人,我和姐姐很不解,呆呆地看著。后來抓過一個同學問道,才知道,原來寄宿學校也是有雙休的,大家都趕著回家去啦。
于是我們兩個趕忙跑到教學樓下面,因為那時同一個寨子的堂哥們說好了要和我們一起回家的,可是跑下去的時候,根本沒有看到他們的蹤影,兩個人依循著記憶走在鄉(xiāng)間的那條羊腸小道上(我再也不會用羊腸大道了。。。囧),到了那個路口,我們兩個愣了好久,背著書包就在那里徘徊,不確定這究竟是不是通向我們家里的路口。我說,應該不是吧(原諒我吧,其實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那時大概是因為怕走錯路才說不是的)。姐姐沒說什么話,我們繼續(xù)走,走了約百來米,姐姐突然叫道,是這個路口,我記得的!于是我們便折回去,兩個人慢慢地踱回去,因為其實究竟是不是這條路,我們心里真的沒底。所幸的是,真的是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晚安啦~
唔,喋喋不休說了好多,也不知道還是不是語文老師夸贊的形散意不散,遙想就暫停到這兒吧,明天還有早課呢,晚安,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