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未來三五年內將發生的三件大事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所占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截止2015年底,市場規模占GDP近20%,而互聯網金融用戶人數超過5億,為世界第一。

然而,改革與創新相伴而生,挑戰與機遇依附并存,互聯網金融的變革仍將持續,其作為傳統金融有效補充的市場蛋糕也越來越大,而影響這一輪變革的,可能就是“品牌”。

1、最嚴監管:沒有死角

互聯網金融已經步入了合規的新階段,愈發嚴格的監管,對于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來說,正成為常態。特別是互金專項整治方案的頒布,行業競爭環境、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也都有了深刻的變化。

一方面各個平臺在忙著備案、增信、轉型,尋求新的增長渠道,收益率也不斷下跌,說明行業的良性發展將成大趨勢。另一方面,新規 明確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互聯網增值業務證書、銀行存管等基礎性門檻。據統計,行業內同時滿足三項要求的平臺不超過3%,絕大多數平臺將不得不因為從 業資質問題選擇退出。

可以預見,整個行業將進入新一輪洗牌期,不合法合規的平臺會被逐漸淘汰,行業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2、扶優限劣:催生寡頭

有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60%以上的平臺出現交易額下滑,而形成對比的是,成交額靠前的100家平臺占比,比7月份約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68%。由此可見,隨著大批小平臺退出, 互聯網金融業形成寡頭只是時間問題。

有業內人士更是大膽的判斷“只要是平臺類公司,一定不會多家。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難。打車也是個平臺,最后只會剩下兩三家合并掉。只是時間的長短問題, 最后一定是寡頭。”

3、互金未來:品牌為先

近期,上市公司出賣互聯網金融資產,P2P網貸企業退出市場等事件頻發,可以說,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到今天,其諸多發展亂像、違規存在,與其品牌建設和無序發展是分不開的,無論“行業、企業、產品”等維度品牌,均沒有形成體系和規范。品牌意識滯后、品牌形象較弱的問題也成為當下困擾整個行業的重要問題。(吉盟財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