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回回一共飛了三次,除去第一次被人換了座位沒有臨窗,剩下的大把時間都不忍心睡覺用來欣賞窗外的風景。第一次坐飛機還是2010年,而且也不臨窗,早早忘了個干凈,所以這次還是帶著新鮮與激動,像個孩子一樣在巴望。
看著飛機像汽車一樣在跑道上滑動,繞了不知多少個圈子,終于在短暫的靜止后開始隆隆地加速,然后拖著沉重的身子飛向天空。老實說,坐在機艙內的我有那么一兩個瞬間是怕飛機掉下去的,沒有在地面看起飛那么瀟灑。但飛機還是穩穩的,慢慢的,向平流層進發。
說實話,能看見地面風景的也就那么一小段,剩下的就只有云了。雖然在飛機里會覺得移動得很慢,但還是很快就遠離陸地、遠離人間煙火了。
在天上,能更好地感受為什么云會被稱為“云海”,因為云基本上都是飄在一個水平面上的,只是大小、薄厚、形狀不盡相同。可就是這各種各樣的組合讓人百看不厭。有的像海、有的像山,有一處云堆甚至讓我滿腦子浮現的都是北極冰川。看到這樣的云,總會讓人浮想聯翩,“忽聞海上有仙山”,會忍不住覺得云里住著神仙。是不是古人仰望云端的時候,就是這樣造就了九重天的神話?
最后一次飛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原本看夕陽的打算泡湯了,但是起飛的時候,看著下面的燈火通明,感覺真的很好。是否古人仰望星空的時候,也如我現在俯視大地這般貪戀、沉醉。
看一個城市美不美可能要看白天的風景,但看一個城市是否繁華,則要看晚上的燈火。在距市中心如此遠的機場還能看到這么密密麻麻的燈光,深圳這個城市真的很有活力。
本來以為外面黑黑的,連云也看不到了,安心睡個覺什么的。但是用餐后熄燈的那段時間,暗下來的艙內可以看到更多外面的風景。那一點一點亮晶晶的本來以為是同行飛機的燈光,可再看之下卻發現那是點綴蒼穹的繁星。好多年沒有看到過這么多星星了,不由想起之前火爆朋友圈的《霧霾之上看藍天》,這可是云層之上看繁星了。
這些年,星星雖然不常能看到,但它們一直都在,在天上靜靜地望著我們,一眼萬年。第一次離得那么近,油然而生“手可摘星辰”之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共賞星空亦如是。我就這么靜靜地看著,近乎沉醉、近乎癡狂。誰共我,醉星光。
飛機即將降落,燈光重新打開,那些星星便都眨著眼與我告別了。略帶失落地目送它們隱去,我還保持著剛才的姿勢不愿移回眼睛。那天、那夜、那星空,縱得再見非此宵,一云一星總關情。
可能是越飛越低吧,已經可以透過薄薄的云層看到下面泛著燈光的城市了,我便一邊看一邊胡亂猜測著現在是在哪里的上空,又何時能看到家鄉的燈火。
家,有人想遠離,有人想回去。而像我這種難得離家超過三天的人,這一周的旅途幾乎沒有什么時間來對家進行思念。可是,家確是人人都離不了的一處皈依,我雖不思念,但卻知道那是我回歸的港灣,因為有了這處所在,走得再遠也無飄零之感,因為有家人的等待,即便一個人在外也不會覺得孤單。
在外游玩的時光是歡快的,甚至是放肆的,但無論千里萬里,家永遠會是旅程的最后一站。即便沒有深圳的燈火通明、沒有海南的椰林乘風,但前方津門的燈火,是我不變的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