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牛肉湯與人間草木

  來美帝多年,于“吃喝”二字唯一新的體會,就是咖啡是一件好東西。我并不需咖啡來提神,甚至認為效果并不好,從來只在精神飽滿的時候享用。于我而言,咖啡只是單純的香,以及好喝。

  紐約幾乎街邊任何一家小店,只要賣吃的,都可以買到咖啡。我這種逼格不高的人,嘗嘗不同店的咖啡便也是一種樂子。專門的咖啡店,也會更好一點。于是逐漸發現了學校周邊哪家咖啡是什么滋味,進而最后覺得系里賣的Lavazza espresso才是最好。

  周末若沒有出行的計劃,一覺睡到晌午,飯后慢悠悠來到無人的辦公室,陽光正好。此時面前若擺一杯熱咖啡,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樣細碎的場景,想想都覺得美好。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是如此的容易滿足。人永遠是活在氛圍中的動物。

  我是冬天出生的孩子,很喜歡家鄉的冬天。南方入冬總是特別冷,因為沒有暖氣,待在屋內不活動就尤其冷。我們那里取暖的裝置叫做“火桶”,其實是燒一盆炭,用炭灰蓋了,放入一個圓形木桶里,盆上再架一個鐵架子隔出上面的空間,人就可以坐在桶邊,腳擱在鐵架子上取暖。腿上再蓋毯子,特別暖和。

  近年關下雪的日子,天灰蒙蒙的,此時若不出去尋伴玩雪,就坐在家中火桶上讀書。如若母親還燉了牛肉,香氣就會溢滿屋子。圍爐讀書看雪,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了。

  除了牛肉,還有很多別的吃食,至今仍是一想到就要流口水。最特別的是鍋巴蘸著辣醬吃,在雪夜尤為過癮。

  著名的“雪夜讀禁書”以及“紅袖添香”,也是諸如此類。還有小時候家中停電點蠟燭的場景。沒有燭臺,總要取一個金屬器皿,或瓶或罐,將蠟燭湊近斜倒過來,火焰熔下幾滴蠟油到瓶蓋,蠟燭就可以粘立其上。只有小小的一片亮,人說話動作帶起風來,火焰就微微搖晃,墻上放大的影子也會搖晃起來。

  我的生活經驗實在貧乏,很多氛圍感來自于文藝作品。《紅樓夢》中諸多精致華麗的菜肴,然而并不能引起什么食欲,據說有人照著做出來,滿不是那個味道。若說其中有令人向往的,大概是螃蟹和鹿肉吧。可惜鹿肉我到現在也沒吃過。

  更多關于吃的誘人場景則是來自于《水滸傳》。有三個場景印象極深。

  其一是每當吃那種切片淋了麻油的鹵牛肉,總是想到武松們“來二斤熟牛肉”的豪邁,雖然他們吃的肯定是大塊的很難嚼爛的肉,不過那種氣氛總是可以裝裝的。

  吃魚(特別喜歡吃魚),則是想到宋江戴宗在潯陽樓吃鮮魚,“腌了的不中吃”,還要從江中現取鮮魚,并為此引發故事。李逵從二人碗里撈了魚“汁水淋漓”地吃了,也特別帶感。

  第三個居然是戴宗帶著李逵趕路途中進面館,叫小二道“來四個壯面”,戴宗吃一個李逵吃三個。于是吃面也感覺特別有滋味(當然我們那的面也是特別好吃)。后來李逵還自己偷偷在廚房買了牛肉,“立在那里自吃”,極有畫面感。

  正是這種江湖草莽的吃食,特別有代入感。生活需要“上天”,也需要“接地”,需要儀式感,也需要落地的氛圍感和安全感。

  金庸與古龍于吃食的描寫,也是類似的區別。

  金庸作品里關于吃喝的具體描寫,記得的有三處,都是高大上或者不那么現實的。其一也是最著名的,是黃蓉給洪七公的名目繁復的小菜,據洪七公說極好吃,然而讀者就無感;其二還是洪七公,在華山雪頂煮蜈蚣吃,這個應該沒有人會去嘗試吧;其三是祖千秋對令狐沖形容喝什么酒用什么杯,也是精致苛刻的要求了。也許也可以算上丹青生的冰鎮葡萄酒,也無甚特別。

  古龍的作品就不同了。最典型的場景是,路邊的小攤,或是破敗的小酒館,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神態萎靡,獨自坐著。這時候古大俠會說“但他的眼睛是明亮的,并且越喝越明亮”。喝的酒一般叫做竹葉青,是最劣最難喝的酒,吃的則是一碟花生米或者鹵牛肉之類的。結果我在成都看見賣竹葉青的以為是酒,沒想到竹葉青居然是一種茶。

  古龍在口腹以及聲色欲望的描寫上,都要勝過金庸許多。

  另一個印象極深的是有一部小說的女主角居然就叫做“牛肉湯”。她當然也做得一手好牛肉,能夠迷倒陸小鳳這樣的主角。于是去了臺北就心心念念要吃一頓街頭的牛肉面,喝一口牛肉湯。這個愿望是實現了,而且不負我的期待。

  前一陣子還在北京的時候,每晚睡前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這是一部隨筆集,寫的都是生活瑣事。汪先生寫到他小時候花園里的昆蟲草木,都有各種名目,什么模樣什么習性清清楚楚。還有寫每個季節他家鄉的習俗。描寫極其細致,感覺汪先生真是一位生活的妙人,懂得如此多的細碎的知識。

  這樣白描一般的寫法,卻并不缺感情,除了文字背后那種欲言又止,關于人生關于際遇的東西,也有很多生活的真意在。草木無言,一年一年生死枯榮,看盡人間變化,說是無情,卻最寄人之情。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里也有一個院子,不過其中有什么也不記得了。家附近有狗尾巴草,還有柳樹,當時表哥會摘了柳枝綁成環戴在頭上,我卻不會。

  小的時候,小鎮上還有滿街的梧桐樹,枝葉相接如蓋。一到秋天,路上會鋪滿金黃色蜷曲起來的梧桐葉,踩上去脆聲作響。我也是那時候才見過梧桐的果實,外面會有一層金色絨毛,也落在地上混在葉子之中。后來鎮子上大概車多了,落葉清理不易,梧桐都被砍了換上了其他行道樹。

  此后再未對草木有特別的印象。大學校園里的銀杏很漂亮。一些朋友也養一些植物,感覺生活也是別添滋味。紐約的公園倒是很多植物,今后還是多去走走。

  關于生活,我了解得還是太少。作此文聊記一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籠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 今夜...
    北默閱讀 263評論 0 0
  • 現在Docker改為基于YY.MM的版本(像Ubuntu),用戶可以選擇Stable(發布較慢)或者Edge(發布...
    ittony閱讀 3,06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