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很優秀了,為何還那么努力

春節前的紐約中國城,似乎也多了幾許國內的氛圍。

原先的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人群,明顯感覺少了許多。

紐約,只不過是中國的一個延伸,中國人,心永遠在國內。估計很多學生,還有一些華人都回國團聚。

在這里做事的華人,很多時候,享受到了一份簡單的快樂。但,很少有節日。

作為一個少數族裔,主流群體的節假日,如圣誕節,一般華人不會過的(估計骨子里只認可自己是中國人),對于春節,那是美國的外來節日。想過,也不會有假期的。

所以,大部分人,就是沒有節日可過。回國,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遠離故土,無論何因。都是為了一份心中的夢想。總是希望把生活過的好些,讓后代得到的教育好些。對于大多數老百姓而言,這2個應該是主要原因吧。

愿意離開家鄉,愿意遠走他鄉,本來就是一份拼搏的心,換言之,也是在美國的很多華人,并不知道還有個鳳姐的原因。

因為,在這里,比她更勵志的多了去,在美國,她算不勵志的,最多就是很普通的人。

如果,她在美國勵志一點,或許,就可以匹配她在國內的聲望了,此話扯遠了。

正面教育的反思

我們都是受著正面教育長大的。所以,有知識是一種很有面子的事情。

在紐約的華人,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就是知識的兩極分化很嚴重,一頭是偷渡過來的或者現在通過其他途徑進來的,就是類似國內的農民工吧。

一頭就是高大上的留學生,博士,博士后,訪問學者一籮筐。美院,音樂學院等等大教授一堆。很多其貌不揚的,一打聽,在國內是XX院校的教授,眼睛大跌。

這些故事有很多很多,當然不是我想講述的主要的內容。

我主要思考的就是,經過這么多年的正面教育后,我們究竟得到了什么?

今天下午,聽了王通老師的半節課。為什么半節課呢?因為容易聽不懂!

但是,我很好奇就是,他們的思維與常年接受正面教育的不同。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反向思維(逆向思維)。

然而,善用逆向思維者,旺旺是人生贏家。善用正向思維者,好像很多都很苦逼(不要看外表哈)。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深思,王通老師沒有完成大學學業,美國很多富豪也沒有完成好的學業。莫非精英教育模式,會扼殺我們很多很多思考人生的能力?

美學包裝和營銷包裝

課程中有一個王通老師的經典案例。

一個得過德國紅點大獎的設計師,在對產品進行外包裝時,往往束手無策。且日子過得越來越苦逼。

后來,在王通老師的策劃和指點下,從營銷的角度來考慮設計問題。一切就簡單和清晰了。

我們很多時候,正向思維,都會沉浸在自己已知的世界。是沖著美而去設計美。

王通老師的觀點是,美在于吸引,在于促使消費者愉快的買單,且買了還想買,買了還愿意推薦給身邊人來買。

這個思維非常了不起。是可以舉一反三,用在很多場合的,因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具體分解到買和賣的關系,既然存在買賣關系,就使用營銷套路和理論。

由于老師再三聲明,此次課程內容只可以自己學,不可以外傳。否則就沒有否則了。

所以,我只可以透露這么多,想要學會這些思維理論和實戰技巧,現在只有一個辦法了。加入秦王會商學院合伙人,還可以重聽剛剛講過的課程。

教授作畫與餐館老板

再講一點紐約的小故事吧,如果你有興趣,去中央公園,看到那些畫畫(人物碳素),中國人面孔,他們一般都是中央美院的教授。

如果你去到紐約的小餐館,中小型都是。他們的老板大部分都是福州來的。

在美國,從職業和人格尊重角度來說,都是平等的。選擇去做什么,都沒有好壞,也沒有褒貶之分。

但是,作為自己對自己培養自己,付出那么多。我們應該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日三餐所需?

我們是否應該要考慮多為這個社會多做點貢獻。即使是做個餐館老板,也為社會解決了就業問題,為國家提供了稅收。

理論上來說,投資自己教育,理應當要站出來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這才是我陷入深思的原因。莫非我們一直來引導和教育,到了關鍵時候,就不知所從?

如果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感覺銷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么就要來好好反思這個問題。

雕琢自己的內心

從小到大的正向引導,也是一次雕琢過程。

現在要去刻意學習逆向思維,更是一次雕琢自己的過程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塊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個小男孩好奇的在一旁觀看。

不一會,雕像逐漸成型。頭,肩膀,手臂,軀干,頭發,接著眼睛,鼻子。。。。

一個美麗的女人出現在面前!

小男孩萬分驚訝的問雕刻家:“您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邊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訴孩子:“石頭里原本什么也沒有,只不過是我把我心中的女人,用刻刀給搬到了這里”

。。。。。

你我,心中的美人,出現了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