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伯樂采薇推薦:家鄉(xiāng)的魚塘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地方,借由魚塘表達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思念和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感。作者從魚塘的歷史延伸到爺爺在魚塘邊的小木屋,爺爺雖然沉默、冷靜,但卻是一位養(yǎng)魚高手,靠著孵養(yǎng)小魚的獨門技藝養(yǎng)大了一群兒女。家鄉(xiāng)的魚塘,承載著許多回憶,割魚草喂魚、網(wǎng)魚和釣魚。每逢冬日,“我”們都會幫著父母去魚塘撈魚,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地清理魚,做一頓豐盛的全魚宴,享受魚塘里收獲的成果。
推薦理由:娓娓細說,字里行間滲透了情感,家鄉(xiāng)的魚塘是人間煙火的一種奢侈,飽含著作者熱烈的情思,以及對家鄉(xiāng)對家人深沉的愛。
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每次想起老家的那一畝養(yǎng)在深山老林的魚塘,我便會想起朱熹的這句詩。我料想,這些魚塘,應該是在我的太公在世的時候遺留下來的。
老家的那口魚塘,是爺爺在世的時候留下的。記得以前我們家族有很多魚塘,它們在我們老家的周圍遍布著。
猶記得爺爺三兄弟都有魚塘,都在離家不遠的田邊。大爺爺?shù)聂~塘以前就在老屋前側的那一畝地旁邊,而小爺爺?shù)聂~塘在大爺爺魚塘的不遠處。我的爺爺排行老二,也有很多的魚塘,那些在小爺爺魚塘的下邊,大概經(jīng)過一條弧形的田間小路的距離,魚塘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魚兒,爺爺經(jīng)常會去那里看望它們。
爺爺?shù)聂~塘邊有一個小木屋,精致小巧,遠遠望去,仿佛一個小小的木制正方形寶盒。這木屋建造的理由也許是以前怕有人半夜來偷魚,我的爺爺曾經(jīng)還在那小木屋里頭睡過。那是多少年以前建造的我不清楚,我們小朋友們進去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木屋的里頭很是干爽,充滿了木頭的香味。
小木屋后來還時常縈繞我腦際。想起那個小木屋,我便會想起梭羅的《瓦爾登湖》,那樣自然的生活,真實地存在我記憶深處的那個美麗無比的故鄉(xiāng)。
經(jīng)年后,那個木屋已經(jīng)不在。然而我們姊妹每天依然很早起床,爺爺比我們起更早,他準會在那老廳堂天井下邊的那塊看起來柔軟的磨刀石上磨他割草的刀。我時常在那發(fā)著亮光的天井下的一隅,看他慢悠悠地磨刀,光線透過天井也映射到了爺爺?shù)纳砩希サ妒噶粒瑺敔斈サ牡兑餐噶痢D赣H曾告訴我們說,爺爺割的草,我們割不到,我們喂養(yǎng)大魚,爺爺是喂養(yǎng)小魚的。母親還叮囑我們,爺爺?shù)溺牭短貏e鋒利,千萬不能摸,會割破手的。于是,我每次只敢遠遠地觀看那把透亮的鐮刀,雖然母親說很鋒利,但是我卻分明看見了那把方塊形鐮刀閃爍著的溫柔的光,散發(fā)著異樣的光彩。
爺爺每天磨刀至少兩次,清晨的時候,他磨好了刀去割魚草,我們也去割魚草,不同的是,爺爺?shù)哪菐卓诖蟠笮⌒〉聂~塘更近,分到我們家里的那口魚塘更遠,我們家分的魚塘在深山老林處,經(jīng)過家門口,繞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往山那邊的方向,大概還有走個十多分鐘才能抵達。
我仔細看過爺爺養(yǎng)育的魚塘和別處的有什么不同,爺爺?shù)聂~塘四周是用磚石堆砌好的,大約房屋墻壁的六分之一高,堆砌得很整齊,像是專業(yè)的養(yǎng)魚戶。而別處的魚塘,四周都是泥土,是自然形成的魚塘。
爺爺?shù)聂~塘,確實是養(yǎng)小魚的,和我們家在深山里面養(yǎng)的魚不同,爺爺主要養(yǎng)小魚和大的鯉魚。我們常在爺爺養(yǎng)魚的池塘邊玩,橘色的鯉魚在翠綠的魚塘時隱時現(xiàn)。我們見過大鯉魚生出的蛋,漂浮在水面上,魚塘的水是翠綠色的,鯉魚的蛋一叢一叢的橘黃色顆粒,很引人注目。
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把那里的魚撈上來吃過,那兒的魚兒要么特別大,要么特別小,大的魚還有草魚,都很肥碩。
數(shù)年以后,我才知道,原來爺爺一直是撫育小魚的高手,我親眼見過鯉魚把身體里黃黃一團的蛋產(chǎn)下來在水中,后來經(jīng)過爺爺?shù)木恼疹櫍头趸隽撕芏嗟男◆~。
爺爺割的草也和我們割的草有所不同,他的刀比我們的長度更短,但是刀的寬度更長,除去刀柄,看起來仿佛是一塊水豆腐的模樣。刀在短的草里發(fā)著光,遇上陽光的時候,我總愛遠遠地在田壟上看爺爺割草。爺爺割草的時候,特別仔細,遠遠地看,就像沒動一樣,有時候,我會故意走前去看,發(fā)現(xiàn)爺爺專心致志地割草,那種草我們小孩子根本割不來,只有欣賞爺爺這樣割草的份兒。
爺爺是沉默的,是一個非常沉靜的人。他在田埂上割特別短的草,割下來一把,看起來全是碎碎的草兒,非常細密。他每次帶一個小扁簍,割的草夠幾個魚塘的魚兒吃,我們則不同,每個人都要割滿滿一籮筐才夠那住在深山老林的魚兒吃。
后來我聽父親說,我們水庫的大點魚兒,正是從爺爺養(yǎng)的小魚中來的。
我?guī)讉€叔叔和我家一樣,也分有魚塘,魚塘的魚兒全是從爺爺養(yǎng)的魚塘里孵養(yǎng)出來的魚。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爺爺正是靠這門手藝,把養(yǎng)好的小魚弄到集市上去賣,掙些錢,養(yǎng)活了我父親七個兄弟和三個姊妹。
從那時候起,我越覺得我的爺爺很厲害,很偉大。在以前物質缺乏的年代,他不僅讓父親的兄弟姐妹生存了下來,還傳授了他們很多生存的本領。正因為這樣,家鄉(xiāng)的魚塘,對于我來說,注定意義非凡。
? ? ? ? ? ? ? ? ? ? 二
清晨,我們姊妹三個經(jīng)常去割魚草。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會的,也許是看著爺爺、父親母親割,我們幾個自然便會了。
分到我家的那口魚塘,要先經(jīng)過老家庭院外面的那大塊空坪,走過大爺爺?shù)目蛷d,右拐彎,到一處竹籬笆。籬笆的里頭是小爺爺家里的菜園子。竹籬笆上春天的時候爬滿了綠色的藤蔓植物。到了秋天,那些藤蔓植物漸漸發(fā)灰、干枯的時候,大人們便會上山去砍下杉樹的枝條和葉子,搭在籬笆上面,籬笆若是不牢固,大人們也會弄上新的竹籬笆,這時候的竹籬笆又是一片綠色,既充滿活力,又能防止雞鴨鵝等進去菜園子里面糟蹋。
繼續(xù)前行,路過爺爺家的那片竹林,可以看見一兩畝地,小徑是筆直的一條,大約有兩百米。老家的水井就在那小徑的下頭,順著小徑叉開來有一條斜著下去更窄的路,小時候挑水常經(jīng)過的地方。
割好了魚草,我們順著這一路走。有時候渴了,便會在那口水井旁蹲下去,個頭小的時候,我也曾整個身子匍匐在井水旁,捧幾口泉水喝,掃去一身疲憊。夏天的泉水是涼快的,冬天是溫暖的,讓人感覺舒適。要是手不太干凈,也會在水井旁邊的一條水渠里頭洗洗。那水渠也有井水,只是流入比較少,大人們常常在那旁邊洗衣裳。
洗完手,喝完了泉水,我們繼續(xù)扛著籮筐往前走,過一個廢舊的窯,聽說那里曾經(jīng)是做土磚塊的地方,做房子的時候要用到的磚塊。
我們有時候也會進去看看,窯子里頭其實并沒有什么,黑黑的,外頭是磚建造的,里頭也是,偶爾看見里頭有燒了火的痕跡,有的時候小孩子烤地瓜弄的,有的時候聽母親說是大人在里頭點火用了一下,因為里頭沒有風。
踩過一個很小的橋,它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短最窄的一座橋,它只有一塊木板構成,大人們常常要進去砍柴、種地搭建的,橋的底下有一個溝渠,在山路的旁邊看起來尤為深。其實,不用那一塊板也完全過得去,但是因為大人們經(jīng)常挑東西,我們小孩子也常經(jīng)過這。大人想得周到,我們扛著一籮筐魚草的時候,如果沒有那么一座小橋,就覺得沒有安全感呢。
剩下的到達魚塘的路便完全是在山腳下,靠著山的位置有一條小路,土黃色,路比前面的路看起來更小,因為靠近了山,所以顯得安全。只要靠著山這邊走,便覺得不會掉到另外一邊的田坎上去,田坎的確有些高,掉下去準是不行的。春天的時候,背上扛著魚草的重量感,再望一望田里的灰色的泥土浸泡在水里,我們格外小心地走著。
之后,經(jīng)過一排竹林,便到了我家的魚塘。小時候覺得魚塘很遠,只因為籮筐的重量。魚塘的水,在春天和夏天的時候,都挺滿,我們放魚草給魚吃也比較方便,直接把魚草浸泡了水以后,往遠處扔便可。小的時候,不能扔很遠,就在靠岸的位置放,然后手邊撥動著,讓水波把魚草帶到遠一點兒的水中心蕩漾而去。
魚兒餓了,我們一放魚草的時候,它們便會來吃草。看見草魚兒一個一個地游過來,黑色的身影悄然可愛,覺得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放完魚草,我們會在岸邊望一望,欣賞一下我家的那口魚塘。有時候也會靜靜地看著魚兒吃草,看著草被魚兒的嘴帶著一點點地移動。魚塘很大,水也很深。看一會,我們便回去,會想起以前母親說我們的魚塘不能常去,據(jù)說以前有人在那里游泳,不小心溺水了。所以,母親每次我們?nèi)シ鹏~草的時候,都格外叮囑我們。
父親經(jīng)常會讓魚塘的水不要太滿,冬季的時候,魚塘的水更少,邊上有一些閘門便會凸顯,那是木頭做的,有一些門閥,可以用來放水。逢到快過年的時候,大人便把水放了一些,然后用漁網(wǎng)下去撈魚。
我曾經(jīng)也跟著下去過一次,那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了,看著大人穿起了水服,像穿上了一個吊帶褲,腳上穿著的是像雨鞋一樣的,但是比雨鞋更長,一直可以穿到大腿處,上面直筒一直到胸前。
那種水服是橡膠做的,冰冷,然后很大,很重。我們小孩子根本不能穿,只有大人能下去,水庫的水放了以后,還可以到大人的胸前。這時候,三四個大人,一人拿著網(wǎng)的一角,便把魚兒撈起來,關鍵是要有力氣,因為很多魚兒,要慢慢地收網(wǎng),魚兒便在網(wǎng)里活蹦亂跳了。
三
以前的魚塘,從來很少釣魚,只是到了年中,或者是家里來了客人,母親才會和我們說,可以去釣魚,看能否釣上來。
我們小時候釣魚,都是在地里挖些蚯蚓,或者在一些矮樹林中找尋到幾只螞蚱,魚鉤用呢絨線綁著,然后帶上一個水桶,便去釣魚了,架勢實在是很簡單。
一般來說,等個好半天,能釣上一條來就算不錯。多數(shù)時候是釣不上來魚的。當然,我也曾釣上過一兩條,心里很開心。
要是釣到很小的魚兒,不能吃,必須放回去;釣到大的魚,才能提回家里去。
在釣魚的時候閑著,便會觀察起自家的這口魚塘來,發(fā)現(xiàn)全村有我家這么大的魚塘的,確實很少。看著魚塘便有種滿足感。那碧綠的水面在陽光下灑著金光,山上的樹木都倒映在魚塘的水中,仿佛一幅美麗的畫卷。魚塘的三面都是山,圍繞著魚塘,讓人覺得非常舒心。要是在夏天,會有微風拂過;要是冬天,有太陽出來,在那里待上一個午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夏季的一個傍晚,我陪同幾個愛好釣魚的朋友來我家魚塘釣魚。我們家的魚塘在深山,魚兒怕生,從來都吃野地里的草長大的,陌生人來去定是會被魚兒認出來的。加之那山窩里頭,一年到頭安靜得很,除了我父親母親常年能見到魚兒,其他人的影子估計是很難遇見。所以能釣上魚,那是一種幸運。
我見朋友們拿的都是飼料來釣魚,架勢比我小時候釣魚是多了許多。但是和我小時候一樣,他們釣了一天的魚,也只釣到了一兩條。
不過,都說釣魚的人的心思其實不在魚,而在于釣魚的心境。我深以為然。
在那樣一個安靜的山窩窩里頭,沒有了車輛聲,只有鳥叫聲、風聲伴著各種樹的搖擺聲,簌簌地發(fā)出聲響,猶如一曲天籟之音。天空蔚藍,附近的草兒、樹木一片綠色。魚塘周圍的山,我曾經(jīng)爬過山頂采蘑菇,曾經(jīng)在山上撿過柴火,也曾經(jīng)和母親一起去那山上采摘過油茶籽。
四
在冬日暖陽的時候,我又回到了老家,陪同孩子一起進去看我家的那一口魚塘。魚塘還是當年的那個,靜靜地待在山窩窩里頭,仿佛一個修行了多年的老者,我去了,他也是在那里;我不去,他也依然在那里靜靜地守候著山里的那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風兒吹起來,魚塘邊上的一叢茂密的竹林發(fā)出“呼呼”的聲音,那聲音仿佛來自遙遠的海邊,有一種氣勢磅礴之感。
魚塘的最里端,有一片露出水面的淤泥地,母親在那里放了鴨子,讓他們到這里來吃蟲子和游水嬉戲。鴨子們很開心地下去魚塘,他們在水庫里看自己的影子倒影在水里,發(fā)出清脆的“呱呱”之聲。
魚塘邊長得最多的要算蘆葦了,有高的低的,有一叢叢依偎在一起的,也有單獨一棵的,在微風中蕩漾,煞是好看。有水蟲停浮在魚塘上,魚塘下面的水草也清晰可見。猶記得父親說,如果幾天沒有喂魚草,那魚兒會吃下面的水草,我經(jīng)常看見有魚兒潛藏在魚草的下面,睡眠的時候,無人能找不著它們。
五
我經(jīng)常會想起家鄉(xiāng)的那口魚塘,尤其是在過年前夕看見父親母親把魚塘的魚兒打撈起來以后,那些可愛的、養(yǎng)得肥美的魚在水盆里游來游去的時候,我便對深山里的那口水塘有了更深的思念。
現(xiàn)在物質生活比以前好了,平日里愛吃這種家鄉(xiāng)魚的也很多,父親母親常在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便會把魚塘的魚兒打撈上來。父親一個早把一些魚留在家門口,剩下的給要的各家各戶送去,前一天晚上便會通知我們姊妹回去吃魚。
冬日大晴天的日子,是適合撈魚的,因為暖和。我們兩三姊妹回來幫母親把魚兒切好、清腸、洗干凈,有的用來現(xiàn)吃,有的用來做臘魚,都很美味。大家忙得不亦樂乎,一個上午的時候過去了,魚兒也都處理得差不多。
看著母親在陽光下熟練地剖魚,那人也在一旁幫忙打錘,大姐也在幫忙剖魚。母親說魚鰓不好弄,我便幫忙去掉魚鰓,順便也清洗魚腸。我們在水井旁打水,洗手,過不了一會,我從廚房弄些燙水,好讓做事人的手腳沒那么冰冷。孩子們呢,則在房屋空地上的一個大水盆里開心地玩著兩只小鯉魚。
等到十點鐘左右,太陽完全出來了,哪都不冷了,加上井水有它自然的溫暖,我們繼續(xù)干活,直到把所有的魚兒都弄好,母親開始清洗好所有,切的切,用來打臘的打臘。
正午時分,大家一起吃一場全魚宴,有魚腸一碗,魚氣泡一碗,還有草魚、大頭魚、鯉魚、河魚各一盤。母親還會把近日都曬好的臘肉、臘香腸弄上,再炒幾碗時令的蔬菜,比如打了霜的蘿卜、小白菜、老虎豆,真是美味又豐盛。
大頭魚的頭和草魚的頭全部被取下來打湯,足足兩大盆,我連續(xù)喝了兩大碗,再吃一碗飯,接著再喝一碗湯,感覺真是過癮。
我們?nèi)胰硕紣鄢贼~,估計也是小時候喜歡吃的緣故,尤其這家鄉(xiāng)里自己養(yǎng)的魚,真是味美湯鮮,不帶腥味,湯是甘甜的,肉食鮮嫩。
母親說,一口魚塘的魚兒,養(yǎng)一年也就只能掙個千把塊。不過我看得出,母親叫我們回去吃魚湯,幫忙弄魚的時候,她的心里是非常開心和滿足的。
在那一刻,我覺得家里有這么一口魚塘,是人間煙火中的一種奢侈,魚塘里養(yǎng)的魚兒,成為了我平常歲月里最為清歡的一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