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7 今日思考 一袋包子引發(fā)的故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周六下午,帶著家人開車去了遠一點的沃爾瑪,因為平時沒有時間買東西,所以就集中買了不少東西。

自己是北方人,喜歡吃面食,看到他們熱氣騰騰的包子,問其說是剛包的,于是就買了一些。等回到家,就隨口嘗了幾個,發(fā)現(xiàn)味道不對,一看就不是剛包的,黏糊糊的,味道也有餿的味道,一定有問題。

面對有問題的包子,開始考慮如何解決。

我家人說,就20快錢的東西,扔了算了,如果開車老遠再回去退款不值得。這個時候我就思考,這件事的核心價值不是這20塊錢,而是信任+責任的問題。

超市說好的剛包的,卻把又問題的包子加熱繼續(xù)買,第一是不誠信,第二是無視食品安全的問題,眼中只有錢,而不考慮對顧客的好壞。

經(jīng)過思考,自己的價值排序首先應該是食品安全,然后是誠信,最后才是個人損失。想到這個排序,自己馬上行動。

驅(qū)車拿著包子趕回超市,到了服務臺,讓服務臺自己看看,他們也感覺不對,于是我就要提了三個要求:

1.把全部的包子下架,并且承諾不能再賣。

2.超市要承諾以后不再出現(xiàn)相同的問題。

3.超市退款。

超市可能感覺碰到“刺頭”了,我并且還同步錄音,于是:

1.他們就把做包子的叫過來,我跟著他們?nèi)チ虽N售的地方。當著我的面,全部把包子下架。

2.承諾全部丟棄,后續(xù)絕不再出現(xiàn)相同的事情。

3.給退了款。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這件事情,要擱在以前,從個人利益得失的視角思考,可能25元包子<油費+停車費+時間的價值,不值得為這件事情投入這么多注意力,可能就直接扔了算了。

而如今,自己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思考,價值觀開始重構(gòu),生活中,有些事情可能對當下的自己并無幫助,或者并無收益,但從長久來看,也許是更加值錢,懂得責任可能比利益更重要。

常說的價值觀要正,也許就是群體的利益大于個體的利益,長遠的利益大于現(xiàn)在的利益吧,共贏大于獨贏,長贏大于短贏吧。

因此,這件事情,自己看到的就不是25元的價值,自己一點小的行動,確是自己大的進步。

一件小事,感覺又卻不是小事。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