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的正確打開方式:登山俯瞰漓江 電動車游遇龍河

老寨山看日落


相公山觀景

第一次去桂林,是大學畢業游。那時候,我們五天的時間,去了陽朔、桂林市區和北海,路上用了很多時間,留給陽朔只有一天。匆匆的旅程帶來更多的是疲憊,走馬觀花式的旅游,使我對桂林并沒有太多的感覺。

不過謝先生多次跟我提過想去的桂林的想法,我也默默地記了在心里。

又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游

清明放假前一天中午,謝先生問我:“清明去哪里玩呀?”

我問:“還去桂林嗎?”

謝先生:“去呀。”

我:“哦。”

其實大約4年前,我就已經去過桂林了,不過謝先生并沒有去過,但是他曾經也透露過想去桂林的想法。4年前去的桂林,是我們班的畢業游,那年我也剛好和謝先生確定了戀愛關系,如今已是夫妻。時間一晃已這么多年。

我們確定了是假期首日的一大早出發。

因為確定得比較匆忙,也沒時間做攻略,我就開始訂房。自從我們習慣自駕游后,對于房間我就一個要求:要有停車場。

第二天5點我們就起床了,簡單地收拾下,吃過昨晚準備好的早餐,已差不多6點。又一次被自己的磨蹭折服。

由于晝夜溫差大,車窗上結了厚厚一層霧氣。兩邊的窗戶全打下都沒法去除,只好開空調,但霧氣也除得并不快。好在大清早路上人不多,清晨的惠州還沒完全蘇醒,沒有平日的擁堵,駕車行駛在市區上,才能感覺到驅車的樂趣。

經過仲愷潼湖段時,高速旁的鄉野田間彌漫著一層薄薄的晨霧,太陽初升,朝霞灑在薄霧上,如此美景讓我們驚嘆不已。

可惜的是,我們當時已走在高速上,無法停下來拍照或好好地欣賞美景。

惠州到東莞這一段都非常順暢,然而到廣州繞城高速便開始出現擁堵,幾公里幾公里地陸陸續續地堵,每一次擁堵大多是因為交通事故。這一次出行遇到的交通事故恐怕是最多的,光是廣州這一段便有8~10起事故。

肇慶那段路,一路穿過一排排的小山峰,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然而我們卻堵得沒心思欣賞。

直到進入廣西境內才開始順暢起來。進入廣西就開始陸陸續續看到遠處喀斯特地貌的山,形態各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水的侵蝕作用,廣西、貴州、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分布的主要區域。每次一邊旅游,謝先生一邊給我科普這些地理知識時,腦海里就會浮現起眼前的景色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演變成如今的樣子,也許過了幾千萬年或者幾億年后,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然而我們已經不在了。在跋山涉水中,了解到的自然演變,可謂滄海桑田,不禁感慨自然的力量。

我們定的酒店在興坪鎮。因為完全沒有做攻略,所以訂酒店時基本上可以說是亂訂。后來在網上查才發現,我們訂的酒店所在的興坪鎮竟然被譽為漓江的精華。九馬畫山、20元人民幣取景點都在酒店附近。


酒店附近景色
興坪碼頭


興坪段

也許是為了躲避擁堵,導航在二塘就讓我們下高速了,走了50多公里的省道,我們到達興坪古鎮。鎮上游人還不少,道路非常窄,我們拐來拐去,到達村莊,感到有點懵時,在一群白房子叢中,我看到一間外表刷著天藍色的房子,馬上指著那里說:就是那里!訂房的時候,我看過客棧的圖片,記得它是一間藍色的房子。這時,我感到,有個性真是一件好事啊!不然我肯定找不著客棧在哪里。

然而,即使找到了方位,這村路真的相當狹窄,想要進去也是一點都不容易,我們差一點點就掉到一條溝里去了。事后知道,一股后怕。

老寨山落日

根據計劃,我們今天下午是要上老寨山拍日落的。我們到的時候已經4點多,將近5點了。因此我們行李也來不及收拾,拿起相機就往外跑。老寨山就在興坪碼頭對面,山高約20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雖不高,卻陡。以前看著桂林這些山,我還從沒有想過它們竟是可以爬上去的。


爬老寨山

因為謝先生怕趕不上日落,因此拉著我一路往上快步疾走。老寨山雖然不高,但是這里是免費景點,也缺乏專人維護,有些石階已經破損了,或是護欄松動,并不好爬。在上山頂的一段路,只剩一條鐵梯子爬上去,坡度估計有80度左右,已經完全生銹。大家基本上是一個爬上去,另一個再上,擔心梯子無法承重。其中一節梯子已經斷掉,被人用鐵線重新纏上去。而我因為坐車坐了一整天,也沒有吃什么東西,平時又缺乏運動,因此有點體力不支,心跳非常快,大口喘氣。上到山上,這里的空間很小,僅有幾平米的一座亭子。亭子旁邊則是一堆亂石。石頭很鋒利和堅硬,好在摩擦力夠大,很多游客直接爬到石頭上。不過必須承認,確實要爬上石頭才能看到美景。


老寨山


老寨山

我本來就有點恐高,其次對拍照也沒有太大的執念,覺得坐在石頭上看看風景吹吹風就已經很滿足了。謝先生就很開心地到處跑,找最佳位置拍照。如果想要看風景拍照片的話,在石頭上確實最好。站在石頭上,可以俯瞰漓江和興坪鎮。而在亭子上,則只能俯瞰興坪鎮,漓江被遮擋了。


老寨山

站在亭子旁的石頭上,則可將漓江盡收眼底。夕陽從江面上滑落,余暉沖破云層,越過群山,灑落在江面上,光芒萬丈。


人家大多覺得到漓江就是要來個親密接觸,去泛舟江上。然而,登高遠眺,將漓江盡收眼底,也有一番風味。因為當天的云層太厚,日落時間并不長,很快就被云完全遮擋,我們趁著天色還沒完全黑,趕緊下山。下山路上,還陸續遇到幾個往上爬的。


老寨山(手機拍攝)
老寨山

我們原本是希望第二天能去相公山看日出的,雖說相公山距離興坪鎮直線距離大約4公里,但是因為隔著漓江,而附近又沒有橋可以過去,只能通過輪渡。我們下山后在興坪碼頭了解,明天最早到對岸的擺渡是7點,但是到對面后還要走兩個鐘左右才到相公山。擺渡一趟2元就夠了,但是要找人帶去相公山,起碼要200塊。后來,我們客棧的老板娘說,去相公山要在九馬畫山的碼頭做擺渡,過去后還要包車。想著如此折騰,估計也趕不上日出。其次,我們自己有車,何必要去徒步或包車呢?最后,我們覺得明天暫時不去相公山,就在興坪這一段游玩。后天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去相公山。

第二天收拾完畢后,我們將行李搬上車,退房后,將車繼續停在客棧樓下,我們就到附近玩耍。

客棧就在漓江邊上,我們走出去就到江邊了。20元人民幣取景點距離客棧最近,我們溯源而上,先到20元人民幣處。這里一路有很多個“最佳攝影點”,好在并沒有說拍照要收錢。有一個檔口還可以免費送2寸的照片,但是大照片就要20元。其實大小兩種尺寸的照片都已經打印出來了,如果只拿2寸的就不用錢,拿大的就要錢。我有些疑惑,反正都會打印出來的,為什么不便宜賣呢。畢竟覺得20元一張照片不值,而且也并沒有拍得特別好,所以我只拿了2寸的。


20元人民幣風景

在江邊上,有一個旅游團圍著一個老人家在拍照。一個老人家坐在竹筏上,導游介紹說:“他是漓江最早的‘模特’,在百度上還能搜到他的照片。其他都是新來的。”他指著不遠處一個穿紅色衣服的老者,說:“我都不認識他。”


我循著他說的方向看過去,有一個老人家站在竹筏上,肩上的扁擔兩頭都站著一只鸕。一看這老人家的站姿非常的“專業”,只是給他拍照是不收錢,但是跟他合照或使用他的“道具”拍照就要。 他站著讓游客拍了幾張照片后,斜躺在竹筏上,說:“還可以釣魚哦。”于是提了下身旁的竹竿,一條魚便在水面上撲騰。這條魚早已被綁在竹竿上了。其實這種現象并不罕見,所謂的“人文攝影”早已淪為“擺拍”的商業攝影了。

隨后我們一直游覽到九馬畫山碼頭就無法繼續向前了。漓江有一點讓人很失望的就是水太濁,記得第一次來時,水比現在要清澈。估計是前幾天下過雨的原因。另一點讓我不喜歡的就是太喧囂。這里所謂的“竹筏”并非真的竹筏,并且為了提升效率,每條“竹筏”都裝上了馬達,整個江面都是轟隆隆的馬達聲。與這山清水秀的畫面多少有些違和。


遇龍河:十里畫廊不如你

飯后,我們便前往遇龍河,途中經過十里畫廊。

上次來陽朔我沒有去十里畫廊,因此對這里也算是初次見面。由于十里畫廊盛名在外,而且景點集中,因為這里游客也特別多。一般非自駕的游客都會選擇租電動車或自行車沿著十里畫廊游覽,道路兩旁還會專門劃分出一條很寬的非機動車道供游客騎行。游客一多,道路也被劃分,因此車走起來反倒顯得困難。在十里畫廊往遇龍河景區的岔路口堵了好幾公里。而進入遇龍河景區的道路則更加狹窄,基本上僅容一車通過,如遇會車,還需避讓。此時,這條路上滿滿的都是自行車和電動車,兩個方向都有,我們也是寸步難行。


十里畫廊的景點之一:大榕樹
十里畫廊景點之一:大榕樹

這一路上酒店很多,我特別喜歡陽朔的酒店,包括興坪和遇龍河的,個人感覺比西街的客棧更有特色。無論是興坪的還是遇龍河景區的客棧,在設計風格上都非常時尚,由于是在景區,客棧房間一般采用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或者設置觀景陽臺,從房間就能觀賞窗外的美景。想想也是舒服。

我們訂的客棧是雅佩客棧,這里雖在遇龍河景區,但周邊建筑太多,不能觀景。登記房間時,我順便問下老板這里能不能租電動車。這個老板長得挺帥氣,他立刻打電話幫我問,很幸運,還有。他解釋道,如果沒有提前預訂的話,一般早上就會租出去了。等電動車騎過來已經4點了,我們抓緊時間趕緊出去溜達。

我們以前也有一輛這樣的電動車,但是后來不讓騎了,換成非常滑稽的所謂的“合格電動車”,再次坐上這種“超標”電動車,感覺特別好。騎著電動車走在剛才來的路上,清風拂面,遠方連綿的小山峰,每一處都是美景,如同行走在畫中。

遇龍河景區

我們看到遠處有個小橋,想過去瞧瞧。走過小橋,竟然就看到遇龍河了。這里剛好有一個小堤壩,原本平靜的湖水在堤壩處傾瀉而下,泛起粼粼波光。這里這么美,美得這么平靜,那瞬間感覺這次來陽朔真得值了。這里既能讓你原諒了之前的遺憾,又讓你懊悔不已——恨不能來得更早。


不過,世間一切美好的相遇總是安排得那么巧妙,不早不晚,總在剛剛好的時候。此時正逢日落前夕,是太陽光線最為美麗的時候。如果我們來得太早,或許會看不到最美的時候,如果來得太晚,更是什么都看不到。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康美之戀》的MV當時也是在遇龍河取景。確實,也只有遇龍河才能拍出那種空靈之美。


我們沿著河一邊騎一邊玩,每一處都讓我們感嘆。這里還有一片片的油菜花田,如果早來一兩個月,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將是多么美麗!

沿著這條路,我們一路騎到西街。

上次來西街,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人多。雖然這次人也不少,但是又給我增添了另一個印象,就是多了很多美食。我們干脆直接把小吃當晚餐,一路走一路吃。在路上看到好幾個檔口都是一種大龍蝦,看著確實誘人,但是要68元一只,我還是覺得太貴了。首先,龍蝦的分量并不大,第二也有點懷疑它的來源。


在回去的路上,進入遇龍河景區后,在入口出那幾間酒店門外還是有一排路燈,但是過了之后,基本上就是漆黑一片,沒有任何光源。那晚多云,所以連月光都沒有。我們確實甚少在這樣黑的夜晚中這樣騎行,通常是坐在車上。然而,卻不怎么害怕。偶爾路過一兩家酒店,看到里面透出的燈光,心里愈加平靜。要是在城市里,走在這樣的路上,肯定會很害怕。但是現在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反而不害怕。我想除了身邊的人讓我感到安全外,也許是環境的單純,讓我沒有太多的擔憂和顧慮。


相公山:最后的遺憾

很早很早之前就聽說過相公山,當時的介紹大概是這樣:能夠俯瞰桂林的全景。當時也是看網上的一篇游記看到,也不知道是時隔已久,自己記錯了,還是當時的作者本身就寫錯了。能俯瞰桂林全景肯定是不準確的,別說桂林,就連陽朔全景都看不到,但是“俯瞰”一詞還是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來的那天,我已經看到天氣預報,當天會多云。但是因為我們第一個晚上住在興坪鎮——相公山的對岸,雖然相距不遠,但苦在沒有橋梁或其它方式直通。也許是心中終究是有執念吧,謝先生還是想去相公山。從網上查的日出時間是6點半,為了不錯過日出,我們5點就起床,簡單地梳洗就出發了。

原本挺順利的,但是走到一條大路上時,導航就出了問題。后來發現這條路剛修好不久,估計是改道了,但是導航還沒更新。在這里耽誤了幾分鐘。我們到達相公山腳下時已經6點多了。大概還有10分鐘左右就日出了。

關于相公山的門票,在來之前,我們從網上查得各種版本都有,有說10元、20元、60元,還有說本地20,外地60。實際就是60元,在門口就立了個牌子,門票60元,也沒問本地外地。個人感覺確實有點貴了,這山不高,大概10分鐘就能到山頂,山也沒什么特色,就是看日出特別好。曾經有個桂林的攝影師在這里拍了一張照片,獲得世界級的攝影大獎。這座山也就出名了,成為了攝影基地。



在上山的路上,謝先生頭也不回地往上沖,我在后面慢慢走。路上遇過一位女士,一開始看她背影,以為是20來歲的少女,后來發現她估計也有40多歲。當我爬山山頂后,又再次看到她。原來她不是一個人來,他老公也是攝影師。


就是這對夫妻

因為今天確實多云,一點陽光都沒有。他老公有些泄氣,說:今天白來了,走吧。

她就在一旁安慰:“就這么走了嗎?再等等唄。”還不停地鼓勵她老公,“不白來,怎么會白來呢?我看你拍的也很好啊,別總是對自己不滿意。”

站累了,他們倆就手挽著手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休息,和山上還沒走的人聊天。他們就是桂林人,為了拍照,他老公都來了101次。8點左右,他們終于要走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臉,揮揮手說:“拜拜。”

我也回笑道:“拜拜。”

現在的女人總是很怕老,但是在她臉上,雖然能看到歲月的痕跡,但是從她身上卻看不到衰老的跡象,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看到他們倆,也會想到自己,我也想和謝先生一直走下去,到我們喜歡的地方拍照,一直到老。


從相公山下來 路上遇到的景色

我們是山上最后走的人,始終沒有等到太陽。雖然有些可惜,但畢竟圓了一個念想。以后有機會也還是可以再來的。回去的路上,我們在舊縣閑逛了一會,拍了些照片便回客棧休息,睡了一覺,開始回程。


返回遇龍河景區 閑逛了一會


大叔問:“你們是在拍我嗎?”然后豎起大拇指,很開心地讓我們拍照。


一車一車的竹筏又將運到上游

一進入廣東省就開始塞車,一路塞著回來。這一趟下來,真切感受到免費高速不好蹭,估計以后節假日都不敢出門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