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白日夢想家,就有一個強烈的沖動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我們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就有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條件的限制。各種社會性規則的約束,例如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以至于我們難以“出走”。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或許是我們的內心沒有了那種沖勁,沒有了那股生機。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讓我們成為了流水線上的鐘點工。沒有一絲起色的生活容易讓人喪失探索的欲望。今天的你我就能夠想象到明天的生活會是怎樣。起床刷牙上課吃飯回宿舍玩電腦打機睡覺,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我們的心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安于現狀,越來越懶的出走。白日夢想家無疑激發了我內心渴望出發的欲望。
影片中主人公沃爾特·米蒂是一名雜志社雇員,過著庸常的生活,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做白日夢,總希望自己能成為幻想世界里的英雄,到處經歷各種冒險。某天,為了尋找一卷遺失的底片,沃爾特意外踏上一場真正的冒險之旅,他必須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生活中的你我或許沒有這樣的“意外”,可能也是在自我介紹里給自己貼上“星座控”,“宅”,“文藝青年”的標簽。但我們可以給自己制造一些“意外”,讓自己體驗經歷一些不同的東西,做一些不同的事。
影片在情節的設定上也頗為湊巧,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偶然。很多你迫切想要的東西反倒不會那么快的來到你的面前,它總會以別樣的方式驚喜出現。
令人難忘的是影片中對畫面的苛求,每一個場景都唯美如畫,每一個截圖似乎都可以洗出來用做明信片。想來導演應該也是一位云游四海的人。拋開劇情和人物設定這簡直就是一個旅游紀錄片。冰島,雪山這是多么令人向往和驚奇。托導演的福,我們見到了這些難以一見的美麗景觀。
影片的最后還用了極光做了結尾。象征著下一次旅途的開啟。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生活雜志的真諦。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開拓視野,沖破艱險,
看見世界,身臨其境,
貼近彼此,感受生活,
這就是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