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同學聚會某某在公司又升職了,而我已在原地踏步多年。
村里一起長大的發小上個禮拜又帶著父母出國旅游去了,而我卻每天忙著工作連最基本的飲食起居都不能正常遵守。
家里的街坊鄰居不是在城里購置了房產就是在自家建造了自己的新房,而我卻一直保持著現狀。
每逢過節時,總是會聽到身邊的同事說著要回家去過節。而我想回去卻又擔心回去后父母會提到:“你看那家的誰又生了個大胖小子,你什么時候讓你爸媽抱抱孫子啊”?
“你看跟你一起長大的小張都在城里買了房產,他比你還小,現在把父母都接到城里去了,我跟你爸什么時候能有此福氣”…。
每天的我們除了努力工作以外,還有家人們期待的目光、它總是像塊石頭一樣沉重的壓在胸膛。
我們只能一直在不停的奔跑著,尋找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尋找的是什么,整天感覺自己特別忙,生怕只要自己一停下來就會耽誤了天大的事情沒時間做好一樣。
不明白自己每天在追尋什么、不明白為什么要承受那么多、不明白為什么要把那么多沒必要的煩惱攬在自己身上、不明白曾經想過離開,想過放棄卻未能放的下、不明白自己還能堅持多大的負荷有什么時候會崩潰。
你是否有過這同樣的經歷?是否也活在這種無休止也沒個盡頭的對比當中?
我們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總是被父母拿著與各個小孩做比較:“你考試又沒有及格?你看看人家X,每次成績都是班級里的前茅”、“你看看人家Y放假了總是在家文靜的看書,哪像你一天到晚像個野孩子一樣成天打打鬧鬧,不像個學生的模樣”、“你看看人家W,多聽他父母的話,有什么事情隨叫隨到,你整天見不到人影也不聽話,你跟人家比差遠了”…
從小我們就活在這無形的包袱當中,我們總在努力著做成父母眼中的“乖乖兒”,可是不管我們怎么的去努力卻總也達不到父母心中的那個標準。
不管我們做的多好,都總有比我們做的更好的人,于是我們總是活在陰影中。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已經徹底的失去了自我。我們總是活在身邊人的世界里,我們在做著身邊人希望的那個人:“是隔壁的小張還是公司剛升職加薪的同事”?“還是考取清華大學的那個小學同學”?我們總是時刻在揣摩著別人的心思,希望能成為任何人所接受喜歡的那個人。
自己想要的東西卻總是不敢說:“明明我們工作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卻說成我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東西以及各種經驗,工資只是其次,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好”、“明明剛剛在公司業績拿到第二名卻還在領獎臺上故作玄虛、信誓旦旦的說著我對自己本次的成績不夠滿意,拿到第二名還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要繼續更加努力,爭取下次能夠拿到公司第一名”。
實際上自己真的不夠努力嗎?就算是只拿到第二名也不知道自己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辛苦而來,我們就不能享受這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帶來的榮譽而非要因為自己未能做到第一名而遺憾嗎?
我們是否可以放慢自己的腳步,做一次深深的呼吸,去嘗試憐憫下自己。我們總是可以寬恕著任何人可是我們卻總在跟自己較勁,不給自己任何機會總是對自己所范的錯誤而無法饒恕,傾聽下自己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其實你很累!
我們可以放下不必要的包袱、放下各種各樣不必要的應酬、可以不必要做任何人都喜歡的那個人、不必要一直做著公司里的那個老好人、不必要總活在別人眼里、不必要總拿自己去和別人比上次下、不必要為了工作而忘掉自我…
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人、同樣有著七情六欲、同樣需要各種鼓勵、同樣需要家人們的安撫。餓了同樣要吃飯、累了同樣需要休息,不必要把自己練就的無堅不摧,把自己偽裝成圣人的模樣。
我們同樣有權限拒絕別人的請求、我們同樣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樣希望生活的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
周末了可以參加各種戶外活動、野外露營、沙灘燒烤、爬山、游泳…去體驗大自然的美麗,也可以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去盡情的揮灑自己、暢談人生、享受生活的美好樂趣。
放下禮儀之邦、倫理道德,做回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