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之旅(七)
文/張守權
三、哈爾濱之夏
1.兆麟公園話往昔
? ? ? ? 8月2日晚21:18,慢吞吞的T298次列車在足足晚點半個多小時后終于把我們送到了小雨后的哈爾濱東站,哈爾濱東站即老三棵樹站,1990年更名。下了一路的雨終于在我們下車時依照我們的心愿停下來了。出得車站,光怪陸離的燈光讓我們立刻感覺一股濃濃的繁華都市氣息撲面而來,其格調與略顯寂寥的橫道小鎮也是天差地別。
? ? ? ? 打車來到中央大街附近,找了好幾家旅店,最后我們以每標間220元的價位落腳于一家商務賓館。大約晚上十點多,我們在中央大街附近一邊欣賞夜幕下的哈爾濱美麗的街景,一邊物色共進晚餐的飯店。尋了半天,最終于張記老店筋餅進餐,與橫道小鎮相較,這里的菜碼明顯抽條,價位卻是不低。毫無東北大碗倒酒大盤上菜的豪爽氣概,倒是多少有些江南滬寧蘇杭一帶的風格。畢竟是東北第二大城市,其消費標準明顯的偏高。賓館的被子不再像橫道的那般潮濕,躺在上面十分舒坦,雖無電腦,但其他洗漱用具一應俱全,畢竟是三星級賓館??!
? ? ? ? 次日餐罷,我們徑直來到距賓館百米左右的兆麟公園。走入園中,我們立刻為這里的優雅環境所沉迷,公園雖然不大,但綠樹成蔭,芳草菲菲,百花竟艷,清香撲鼻,沁人心脾。園中還有孔雀、鴛鴦等動物供游人觀賞,這讓公園更是增添了無比的活力。亭橋映柳,自有移步換景的效果。鳥語花香,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我們一路說笑,讓心情在這座百年老園中輕松的徜徉。
? ? ? ? 兆麟公園是以著名抗日聯軍將領李兆麟將軍命名的園林風景區。公園始建于1906年,歷史悠久,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將軍安葬在此,經黑龍江省政府命名為“兆麟公園”。我們很快便來到位于公園正北方的李兆麟將軍的墓地,蒼松翠柏掩映中,一尊李兆麟將軍的半身像赫然呈現在我們眼前。將軍凝眸目視前方,若有所思,似在憂慮抗戰后中國的前途方向。塑像后,一座石制的墓碑高高聳立,黑色的大理石碑面上,刻勒著“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之墓”十一個楷書金字。底座上另刻有介紹將軍生平事跡的小字碑文。
? ? ? ? 在抗戰期間的東北,李兆麟是與楊靖宇、趙尚志齊名的東北抗聯軍領袖。李兆麟是遼寧省遼陽縣鏵子鄉小榮官屯人(現燈塔縣),早年即熱心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領導組織抗日活動,屢克頑敵,成為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曾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負責人,珠河反日游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軍政治部主任、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等職。抗戰后的1946年3月9日,于哈爾濱慘遭國民黨特務誘殺。他的一生可謂“生的偉大,死的憋屈”。有關他的遇害詳情,七十多年以來,一直眾說紛紜,從1946年起即有好幾個站在不同立場的版本,其中不乏國民黨利用女特務孫格齡(后逃到臺灣)引誘李兆麟至其住宅在李兆麟身邊無警衛無秘書的情況下將其殺害的“桃色事件”。眾多的版本難免混淆視聽,這里我不敢輕信哪一個版本。但我感覺,即使李兆麟果真是因能廣為大眾所接受的那個“桃色事件”而被害的,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其自身難以戰勝的弱點,是英雄自然難免氣短。無論他怎樣遇難的,都絲毫不影響他在東北風風雨雨十四年的赫赫戰功,絲毫不影響他在廣大善良民眾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參與策劃謀害將軍的那些小嘍啰除孫格齡外后來相繼落網,受到應有的懲罰。2009年9月14日,李兆麟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 ? ? ? 英雄若在天有靈,對此應該含笑。
2.索菲亞教堂
? ? ? ? 離開兆麟公園,我們一行沿兆麟街直行十多分鐘后來到神往已久的索菲亞教堂。這是一座極富人文氣息的教堂,建于1907年,飽經風雨滄桑,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重要遺跡。索菲亞教堂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占地面積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建筑,它曾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建國后,教堂一度慘遭破壞。1997年復修后后,教堂功能已不復存在。如今,索菲亞教堂內部作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已成為哈爾濱一處獨特的景觀,成為市民和國內外游人欣賞建筑藝術和休閑娛樂的場所。
? ? ? ? 微雨中,我們走進教堂的廣場。畢竟這里的知名度較高,又地處這個城市的繁華地帶,即使是雨天,游客仍是絡繹不絕。在廣場的盡頭遙望教堂,在周邊高樓大廈的襯托下,這座哈市曾經的地標性建筑并不突出,仿佛一個可憐蟲默默伏在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要感受它的恢弘氣勢還得選擇到近處仰望,那高聳入云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交相輝映,彰顯出教堂無比的神圣與莊嚴。
? ? ? ? 教堂廣場的另一特色就是為眾多游客所喜愛的鴿子,許多游客們來此往往在觀賞教堂的同時,也順便用一些食物喂一喂這里的鴿子,尤其是熱愛生活的女子和小孩子們。我在獨自于教堂周圍拍攝半天后,一看身邊已沒有自己的人,第一直覺便是他們該是在喂鴿子的地方。放眼望去,果然。于是,走到這幾個孩子盡情享受喂鴿子樂趣的地方。原來,她們是向一位帶著面包的小姑娘要了一塊面包后才一同共享喂鴿子的快樂。平整的理石板廣場的一角,九弟、陶安、雷子、璨璨、春沐等人正在津津有味的用要來的面包一小塊一小塊的與那些不怕人的鴿子交流,這是人與動物的一種原生態的親密溝通。他們喂得十分專注,無不收獲了比幸福的鴿子們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