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童年故事,出一本自己的“書”

多讀、多寫、多練筆

提升作文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用的還是多讀、多寫、多練筆。

于是,寫日記成了作文練習的一大法寶。

不過,日記寫多了,寫久了,有的孩子又難免熱情驟減,心生倦怠。

如何激發興趣,讓學生長久堅持?

孩子們在學習生活里,都讀過不少書,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也來編出一本書,當一次作者,甚至是“作家”?

從而由完成任務的被動寫,變為與人分享的主動寫;從規定題目去有限的寫,變為自由取材的無拘而述。

三年級下期,我們學了課文《爭吵》。孩子們被文中那細膩的情感和復雜的內心感受所深深打動。學完后,有同學迫不及待地告訴大家,這篇文章選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說著,還拿出了那本書給大家看。

先讀后寫,班級共讀

于是,我趁機向同學們推薦了這本書,并請同學們一起參與到共讀活動之中。

隨后,每天都會看到有同學趁著下課時間或午休,自覺地捧出那本書靜心閱讀。也會時不時地聽到有同學在討論自己看到哪兒來了,書中哪個故事很精彩,哪個人物有意思……甚至還有同學悄悄地展開了閱讀比賽。

兩個星期后,好些同學都已經看完全書。于是,我們利用語文課舉行了一場讀書交流會,分享書中各自喜歡的小故事和閱讀收獲。

因為有了前期的共讀,大家共鳴很多,共性的思考也很多。

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參與到讀書分享之中,氣氛非常熱烈。

走進全書目錄,發現寫作秘密。

從大的章節來看,我們發現了小說是以時間為序來進行安排,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直到第二年的七月。

再次翻看目錄,又發現小說的選材,很多都是那一年學習生活中作者所看到的有意思的人,如:我們的老師、掃煙囪的男孩、小商人、代課老師等。

此外,我們還關注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如:一件不幸的事、感恩、嫉妒、隆重的頒獎儀式、打架……


從讀者,到作者

從讀故事,到寫故事。

最后,我話鋒一轉,對同學們說:“其實,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一樣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用心發現,還能把它記下來的話,就會創作出我們自己的《愛的教育》。有興趣嗎?”

沒想到,好多同學都高舉雙手大聲說好。

于是,再次引導同學們看這本書的目錄,并提出幾個建議:

一、自己為書取一個喜歡的名字,并裝飾封面;

二、以時間為序,整理目錄,分月記寫;

三、以后的日記,按每周一至二篇的標準自己命題,自由完成。

第二天,在收上來的作業中,我發現好些同學極富個性地在封面寫上了“書名”,有《金色的童年》《幸福記憶》《快樂陽光》等,還注明了作者、編者等信息,并鄭重其事地為其裝飾。

就此,原來的生活小記變為了“小說連載”,寫作的主動性增強了,文章質量提升了,語用的訓練與落實也巧妙達成了。

就在當天,很多同學還把做“書”的過程也寫成了日記,積極性可見一般。

在此分享一篇:

我們出“書”啦!

我們出“書”啦!

陳詩穎

讀了《愛的教育》,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把自己的日記按月寫上目錄,裝飾成一本書,并給書取一個喜歡的名字。

一想到我就要擁有自己的第一本書,感到開心不已。

晚上做完作業后,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構思并裝飾起我的第一本書來。

首先,我要給我的書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好呢?

我飛快地轉動著我的聰明小腦瓜:叫“我的教育”,可以,但不是我最喜歡的;叫“詩穎日記”,以名字命名,看似不錯,但又好像有點平淡。

經過好一陣冥思苦想,忽然我靈機一動,想起來了:我的日記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它們充滿了快樂和溫暖,我就給這本書取名為“金色的童年”吧!

于是,我拿出水彩筆,在書的封面上寫上了書名。接下來,就該裝飾封面了。既然書名叫“金色的陽光”,自然少不了陽光了。于是我在封面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太陽。金色的陽光下,鮮花絢麗,綠草如茵,一個快樂的小女孩正手拿風車在陽光下開心玩耍。這個小女孩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的小伙伴。

最后,要給我的書加上目錄了。我一邊整理書中的文章名字,一邊翻閱之前的日記。

日記中有的記錄了我多姿多彩的學習,有的記錄了我和小伙伴們的趣事……它們都是我金色童年中的點點滴滴,值得我去回味與珍藏。

就這樣,我的第一本書終于在我的努力下順利“出版”。現在,我多想馬上就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我的第一本新書啊!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藏著一個作家夢,都渴望把自己的故事與人分享。

來吧!寫下成長故事,出一本自己的書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