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不如娛己

? ? ? ?在春風十里千人詠春萬人賞花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來到,它好似一朵飄落在日歷上的花瓣,讓你欣賞盎然春意的同時,總是禁不住地感慨世事無常。人到中年之際,盡管已然經歷過至親至愛之間的陰陽相隔,甚至出入過那些或隆重莊嚴或低調簡樸的悼念場景,但是,直面生死這個無人能夠回避的永恒話題,我還是不免多少有點心有戚戚焉之感。

? ? ? ?近幾日以來的手機上,不是關于追憶張國榮的刷屏轉帖,就是遠游踏青的曬照分享。對于大多人來說,這或許不過就是感悟人生珍惜當下的一種儀式,過過場而已。何必活的那么累呢!好吧,每個人對于生死話題都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不同角度的解讀。于我而言,能夠在靜下心來思考這道命題的同時,學會細細品味人生百味,已經是人生路上值得寬慰的一種收獲了。

? ? ? ?這幾年,不知什么緣故,每每到了四月初,我的生活狀態就好像進入了一種暗流涌動的追憶模式。愈是在神思恍惚中懷疑自己是否年歲漸長記憶衰退,記憶卻反而在刻骨銘心的細節還原中愈發清晰,猶如電影鏡頭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時空交錯的幻覺中,半夢半醒的夢境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話都會像茫茫天際中的一盞盞燈火,忽明忽暗,引人幽思。

? ? ? ?昨晚課后回到家中,一邊在簡書上拜讀老同學的文字,一邊耳機里聽著張國榮的歌發呆。雖然4月1日已經過去了兩天,但是我始終覺得十四年前的那個愚人節是這輩子最難以忘卻的一個愚人節。當天晚上關于張國榮黯然離逝的新聞傳來,很多人在錯愕不已中震驚萬分,在茫然不解中瞬間迷失。甚至還有人天真地以為只是愚人節的一個惡意玩笑。然而,令人心碎的事實終究還是使人們明白,愚人節不只是帶有戲謔成分的玩笑。有的玩笑我們開不起,也承受不起。聯想到電影《阿飛正傳》里主人公旭仔的臺詞——“你知不知道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飛來飛去,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你會感嘆一語成讖的詭異,你還會相信冥冥天意的造化。從那以后,愚人節不僅成為了海內外億萬哥迷的悼念日,也讓我不愛說笑打趣的人對這個本來不以為然的節日多了一份敬畏。

? ? ? ?還記得三十年前就讀美校時,一部香港青春勵志片《鼓手》讓我初識了這位當年和譚詠麟聲譽齊肩的歌手偶像。對于劇中主人公到瘋人院觀摩取經32分之一拍打鼓技巧并且瘋狂練習的橋段,至今想來仍然覺得似如昨日。不知此刻還有多少同學能夠想起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一幫人整日沒事在來去食堂的路上,用調羹筷子敲盆擊碗的快樂情景。以后隨著《莫妮卡》、《側面》、《沉默是金》、《共同度過》等勁歌金曲的傳唱,以及《倩女幽魂》、《夜半歌聲》、《英雄本色》、《胭脂扣》、《阿飛正傳》、《霸王別姬》等經典電影的追捧,不知不覺中,當年的我和成千上萬的追星族少年一樣,在初涉世事的懵懂年華中一路走來,渾然不覺已經到了如今兩鬢染霜的中年光景。此刻,寫下一段嵌入歌名的即興小詩《祭哥哥》,算是一個哥迷在清明節寄托的一份哀思吧。

《祭哥哥》

看著你的側面

只能怪你過分美麗

握著你的左右手

與你深情相擁

也許儂本多情

即便在熱情的沙漠中

也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在浮生若夢里

我仿佛再次看到透明的你

在沉默是金的日子里

訴說著為你鐘情

在至少還有你的歌聲里

懷念著當年情

可惜唱盡千千闕歌

卻不知有誰共鳴?

當風再起時

當風繼續吹走似水流年

縱然愛已成往事

我們也要共同度過

? ? ? ?斯人已逝,唯我心悠悠。此刻,關掉耳機音樂,從一場追憶中抽身而出。回到清醒的狀態里,慶幸自己還能在這個節日的當口好好活著。其實,我覺得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棵樹的話,那我們的年齡就是有著斑駁紋理的不同年輪,這些所謂的節日紀念日就是這棵樹上粗細不等的不同枝葉,有茂密盛開的美好時刻,就一定有蕭條殘敗的落寞景象。通常意義上,節日紀念日都是不同國家地區隨著歷史文化的沿襲形成的一種人文風俗,除了祭奠神靈和紀念人物,另外,不僅用來滿足人類群體的情感宣泄,也可以用來承載個人的情感抒發。然而,在當今這個飛快旋轉的世界里,很多人、很多事都會倏然而過不留痕跡,傳統文化也會在簡化乃至異化的過程中被簡單粗暴地程序化。但是,像春節、情人節、愚人節、清明節等等各類節日卻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里始終以某種固定不變的節奏周而復始在歲月中輪回,陪著人們從出生到老去,一代接著一代。所以不管哪一個節日,我們都不能為了節日而只是著眼于形式的軀殼,而應該感恩先民留下的人文遺產,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和文化傳統,把節日當做一次教育的契機,引導大家去發現內在的文化本意,倡導更多的人去領悟其中的生命感悟。

? ? ? ?回到感悟生死的話題上,有人說,人生如夢,死的時候就是夢醒時分;也有人說,人生如戲,死的時候就是落幕的那一刻。我覺得,或許因為人生來就是要面對苦難的緣故,所以,不管做夢還是演戲,其實都是每個生命個體自我娛樂的一種形式。尼采說過這么一句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這么想的話,張國榮的縱身一躍何嘗不是他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次精彩謝幕呢。我覺得張國榮才是活的坦然通透的人,他的告別儀式才是娛樂自己的最高境界!其實像哥哥這般如此絕代風華的風流人物不可能是一個愚人,他的離去也并不是愚弄眾生,不過是正好碰到愚人節而已罷了。


? ? ? ?最后,調侃一下自己,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不要做一個癡迷在紅塵中的愚人,也不要做一個愚弄他人的愚人,在隨性起舞娛樂生命的自我修煉中,給自己一個理由——愚人不如娛己!

吳書涵

寫于2017年4月3日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